父可敌国_第2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9节 (第1/3页)

    而且宋朝官府特别规定了南洋航线的船舶,如在五个月内返航国内,大食航线的船舶十二个月内能返航国内,将给与‘饶税’,也就是减免关税奖励,以刺激远洋船舶周转速度。

    汪大渊还告诉楚王,海外最富裕的三个国家,依次是大食、阇婆和三佛齐。跟这三个国家贸易,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利润。

    朱桢知道大食是阿拉伯,但后两个国家是何方神圣,他就对不上号了。

    便跟汪大渊对着自己手绘的世界地图研究了半天,才基本确定阇婆应该在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控制了巽他海峡。

    而三佛齐应该在马来半岛,控制了马六甲海峡。

    然后朱桢就明白了,这俩国家控制了西洋和南洋间的咽喉要道,大搞过境贸易,焉有不富之理?

    其实大食也一样……

    过年时,朱桢跟汪大渊商量决定,市舶船队第一次远航,还是保守一点,先把南洋航线走通再说吧。

    这样出发时还是北风,等返程时又成了南风,正好来去都是顺风。

    市舶船队头一次出海,能两个月抵达目的地,表现其实是合格的。

    ……

    “到了三佛齐国之后,我们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后来当地的华人说,我们是今年第一批抵达的苏州船。”俞通源接着道。

    “苏州船?”在苏州长期的审讯工作,让朱桢挑字眼的功夫炉火纯青。

    “当地人管江南来的船,叫苏州船。”俞通源答道。

    “不叫中国船,那么说,不光有江南来的船喽?”朱桢问道。

    “对,还有泉州船和广州船。”俞通源道:“这两种船还没断,我们在三佛齐的时候,就看到过十来艘。不过他们没有江南的丝绸,这种最抢手的商品。

    “所以很快,我们便卖空了船上的货,并按照汪老先生的指示,购入了胡椒、苏木、樟脑、珊瑚、檀香、犀角之类的南洋货。并修补了海船,于五月初一后返程。”

    “返程时已经是南风天,所以顺风顺水,航速很快,半个月就到了琼州,然后过了福州都一直平安无事。加之此行收获异常丰厚,所以大伙儿都很高兴。”说到这儿,俞通源的神情变得沮丧道:

    “谁知眼看快要进入浙江海面时,在福瑶列岛外海面出事了……”

    ……

    数日前。

    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散落着大大小小一串岛屿,这便是扼闽浙海路之咽喉的福瑶列岛。

    “过了这串岛,就是浙江了。”旗舰船艏楼上,俞通源收起望远镜,高声对手下人宣布。

    船上登时响起水手和船工们兴奋的呼哨声和欢呼声。

    他们虽然半辈子都在水上讨生活,但像这样在远离国门,在大洋航行几个月,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自然各个都犯了思乡病。

    而且归心似箭还有个原因,是他们发财了。

    虽然不是船上的会计师,不知道此行具体的收入,但他们都不聋不瞎,都听说此次一来一回,至少十倍获利,甚至有说二十倍的。

    殿下承诺,会将十分之一的利润,作为奖金分给船员们。大家私底下算来算去,哪怕按最低十倍利算,每个人也能分到十贯以上!

    连来带去才五个月不到,奖金都快赶上一年的收入了。还不算正常的饷银。

    居然比他们之前贩私盐还赚!

    怎能不让这帮家伙兴奋万分?就盼着赶紧上岸领钱,然后痛痛快快花天酒地一番了!

    “等老子上了岸,一定要去逛一次青楼。”一个四十多岁的水手发誓道:“这辈子光跟窑姐儿打交道了,咱也尝尝女史的滋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