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8节 (第1/3页)
“此外,倭寇来自日本,如果我们能让日本的朝廷禁止他们的人出海为寇,严厉打击倭寇,倭患自然就会如釜底抽薪,日渐消弭。”汪大渊接着道。 “但是听说,那日本国对我们很不友好啊。”朱桢摇头道:“国初时,他们还杀了我们的使者。” 老六说的是朱老板刚登基时,下诏书命周边的藩属国向大明称臣。什么高丽、安南、占城之类都很快遣使前来称臣纳贡。唯独日本曾侥幸击退蒙元两次入侵,所以自认为可以与天朝平起平坐,于是理都不理。 这让朱老板很生气。加之沿海闹起了严重的倭患,让朱老板认为这都是日本造成的。便又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诏书,像老子训儿子一样,把日本天皇训斥了一番,说什么: ‘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朕当命舟师,假报帆诸岛,缚其王。’ 你要是愿意臣服,就赶紧来奉表称臣;不愿意就赶紧厉兵秣马,等着咱派水师到岛上把你抓起来。 这话太霸道了,气坏了日本的怀良亲王,就把使者给杀了…… 那怀良亲王还回了朱老板一封信: ‘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 得知使者遇害,又看到那封嘲讽拉满的信,朱元璋自然异常气愤,准备发兵攻打日本。 但刘伯温以元朝攻日,两次铩羽而归的例子,劝谏朱元璋攻日一定要谨慎。而且当时王保保还活着,四川、云南都没平定,怎么能跑去海上打日本呢? 朱老板是什么档次的军事家?冷静下来之后,也意识到眼下显然不是攻打日本的时候。这才愤愤作罢。 “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的使者找错人了。”汪大渊淡淡一笑道:“日本国现在类似我国南北朝,有两个天皇,两个政权。使者出使的南朝政权,正是倭寇的后台,自然不会有好结果了。 “不妨再找北朝政权看看,只要能削弱南朝政权,他们一定很乐意的。” 第三一一章 大侄子 朱桢对古代日本的了解,都是从《信长之野望》、《太阁立志传》之类的战国游戏中来。对之前的南北朝时代,不能说完全不了解吧,也可以说是一点不知道了…… 不过若是如汪大渊所言,日本正好的南北两个政权的话,那可cao作的空间可就大了。朱桢便暗暗决定,回去后就设法收集日本的情报,看看有没有可乘之机。 “还有第三策呢?”他又问汪大渊道。 “第三策就是重设市舶司,大力开展海上贸易。”汪大渊沉声道:“只要合法的贸易不受限制,走私便会消失。倭寇失去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自然也没法招兵买马了。 “此外,海上贸易还会给朝廷带来巨额的收入,足以供养一支强大的水师,保护大明永绝倭患!所以老朽才说,海禁反而会让倭寇壮大,开海才是消灭倭寇的良策!” “好!”朱桢拊掌大赞道:“汪先生这三策皆乃真知灼见,本王一定会转达给我大哥和父皇的。” “老朽惶恐。” “汪先生,可愿意随我入京,以备召见啊?”朱桢笑眯眯邀请道。 汪大渊神情一振,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重重点头道:“老朽愿意。” …… 接下来几天,朱桢便让汪大渊给自己讲述海外见闻解闷。 汪大渊见多识广,又读过书,口才极佳,讲起自己的经历来绘声绘色,就连李芳远和高达都顾不上吵架,听得入了迷。 他们听汪大渊讲,自己二十岁时从泉州出海,过琼州、穿西沙,经交趾和占城,到达吴哥王朝统治下的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