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1节 (第1/2页)
可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 御辇中。 沉默了好一阵,朱元璋缓缓开口道:“魏国公,可信。” “徐叔叔当然绝对可信。”朱标苦笑一下道:“父亲,没必要试探他。” “你怕咱弄巧成拙?”朱元璋看着他问道。 “嗯。”朱标点点头。 “这就是你太过厚道了。”朱元璋却摇摇头道: “天德心思极细,有时候难免会想太多。他这样的人,不会完全信任一个人,哪怕对为父也一样。 “人往往总是会以己度人,他觉得咱不可能完全信任他。咱要是不演这一出,有什么风吹草动他都会猜,是不是咱的试探。 “咱演了这一出,他觉着咱试探完了,心里的石头才会落地,才会踏踏实实给咱卖命。关键时刻,才不会束手束脚。” “这样啊……”朱标露出恍然的表情,却难免暗暗腹诽,还不是因为徐叔叔太了解你了。知道你貌似粗豪大度,实则诡谲多疑,这才小心过了头? “咱还是那句话,你不要把人想太好。”朱元璋淡淡教训太子道:“你堂兄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就是你保儿表哥,也不敢说绝对忠诚啊。” “表哥的忠诚不需要怀疑,不然没有可信的人了。”太子深感震惊,父皇这话肯定是有来由的。 “当然。咱只是说,既然当了皇帝,就不能绝对信任任何人,对谁都得防一手。”朱元璋也没有要挑明的意思,轻咳一声,跳过李文忠的话题道: “无论如何,这次徐达、邓愈还有你表哥,他们仨都会站在咱们这边的。” “军队应该能稳住了。”朱标点头道。 “是。不过保险起见,也得跟冯胜结个亲。”朱元璋道:“不然他会觉得不被咱重视。” “这……”朱标不禁暗叹,父皇还真是物尽其用,弟弟们全都要联姻。 “咱前天忽然想起,你还有个五弟也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吧?”朱元璋又道。 “老五还小了点儿。”朱标道。 “那就先订婚,过两年再成亲。”朱元璋又问道:“哦对了,冯胜还有闺女吧?” “他家二丫头今年十三。”朱标不假思索的答道。 因为冯胜的大女儿,嫁给了他小舅子常茂,所以太子很了解冯家的情况。 “过两年十五,正好成亲。”朱元璋露出一丝笑容道:“赶明儿咱就找老冯敲定这事儿,那帮人就不会再打他的主意了。” 这样国公中还剩一个年轻的常茂,就更不用担心了,那是太子小舅子,铁杆太子党…… 第二三二章 小胡,你站哪边? 御辇上。 “你说搞掂军队之后,接下来该朝谁下手了?”朱元璋考校朱标道:“是中书省,各行省,还是直接干掉李善长?” “儿臣会跟韩国公好好谈谈。”太子轻声道。 “没用的,乱世里打拼出来的赢家,只信奉实力。”朱元璋却摇头道:“他敢跟咱叫板,就是认定自己手里的牌面大过咱,至少比咱能出的牌大。那么在咱把他的牌压住之前,他怎么可能认输呢?” 朱老板说的牌,是叶子牌。 “而且你这位李伯伯还有个好处,他没有上位的野心,所以讲的是斗而不破,点到为止。他非但不会脑袋一热、铤而走险,还能压着那帮武夫,不让他们铤而走险,这一点很重要。”朱元璋又接着道: “所以咱会留他到最后,让他帮咱管着你那帮无法无天的叔叔伯伯。当然,咱要是寿限到头了,临死也会拉着他下去作伴的。” “明白了。”太子缓缓点头,论起帝王心术,自己还是嫩了点儿。 “那是动中书省,还是动行中书省呢?”朱元璋又问道。 “儿臣说不好。”太子摇摇头,不猜了。 “是行省。”朱元璋沉声道:“因为中书省有胡惟庸这个一心往上爬的聪明人,咱可以想法子把他笼络住。这样咱动行省时,就能让中书省作壁上观。 “但要是反过来,先动中书省的话,行中书省则必然与中书省里应外合,让咱两头忙活,应付不过来。”朱老板最后沉声道: “所以还是先集中力量把地方上彻底清洗一遍,断掉中书省的爪牙再说吧。” …… 武英殿。 朱老板第二天便召见了胡惟庸,黑着脸问道: “胡惟庸,你知道大将军回来了?” “臣知道。”胡惟庸点点头,恭声道:“臣还知道,皇上肯定受委屈了,代中书省受过了。” 说着他俯身叩首道:“臣代表中书省,向皇上谢罪了。” “你倒是明白人,知道大将军是回来兴师问罪的。”朱元璋哼一声,依旧严厉道: “你知道因为中书省的问题,给前线造成多大的影响吗?” 说着他重重一拍御案,断喝道:“彻底消灭北元的机会,很可能就这么错过了!” “臣该死,臣无能,请上位重重治罪。”胡惟庸摘下乌纱帽,痛苦的眼泪直流道:“臣辜负了上位的信任,臣是华夏的罪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