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2/3页)
深的关天大案,皇上肯定不可能只听臣的一面之词,一定要派钦差来查的。可臣敢拿全家性命打赌,不论派中书省来也好,御史台来也罢,都查不出什么问题的!” 顿一下,他抬起头,勇敢的直视朱元璋道:“只要让他们提前得到风声,给他们时间准备,就算皇上亲临,也一样什么都查不到!” “……”朱元璋沉默了,他这次返乡的遭遇,已经雄辩的证明了韩宜可的话。 若非韩宜可私下的那些努力,还有儿子们当老百姓时的所见所闻,自己确实冲不破李善长们苦心编制的假象。 这不是说李善长他们的造假能力,已经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而是人性使然——人,往往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所以也总是会被自己愿意相信的欺骗。 朱元璋力排众议决定迁都,对中都寄予厚望,对家乡充满深情,所以他愿意把家乡的一切往好处想。就是有感到不舒服,不正常的地方,也会自动忽略掉。 甚至有人跟他指出问题所在,他都会勃然大怒,极其护短的维护自己老家的一切。 朱元璋虽然绝顶聪明,却也绝顶自负,这种人是不会轻易否定自己的认知,更不会轻易推翻自己的决定的。 李善长正是洞悉了这一点,才那么的有恃无恐…… 只有当无可辩驳的铁证摆在眼前,只有最信任的人告诉他,醒醒吧,一切都是假象,他们拿你当猴耍呢! 朱元璋才会从自己和淮西勋贵共同编制的美梦中醒来,痛苦万分的去面对血淋淋的现实。 …… 沉默良久,朱元璋又幽幽问道:“那欺君之罪又怎么讲?” “呃?”韩宜可一愣,旋即汗流浃背。但在心念电转间,他决定实话实说,叩首道: “臣承认,臣前番所奏殿下们去明教主动卧底,之后会跟我联系云云,都是臣对殿下所留字条的臆度。五位殿下并没有跟我明说过这种话,虽然臣是这样猜想的,但欺君之罪,我认!” “呵呵,还挺光棍儿。”朱元璋赞许一笑道:“无论如何,你都是死罪一条。” 说着他面无表情看着韩宜可道:“咱给你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愿不愿意?” “愿意!”韩宜可不假思索道。 “好,咱委任你为凤阳巡按御史,代天子接受百姓告状,审录罪囚,吊刷案卷;凡官员勋贵、属吏家奴,无需请示,皆可传唤;凡各衙卷宗账册,无需请示,皆可调阅;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大人不法,小人冤情,皆得直言无避!” “臣,遵旨!”韩宜可郑重其事的叩首行礼。 “好,这还有点当年的样子!”朱元璋赞许的点点头,起身拿起自己的天子剑,递给他道:“这回朕给你撑腰,放开手脚去查吧!” “是!”韩宜可颤抖着双手接过天子剑,泪水止不住的流过双颊。 因为他等这一刻,实在太久了…… 因为同时他也知道,这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第一五八章 一夜入秋 朱老板一贯的雷厉风行,翌日便有旨意降下,任命临淮知县韩宜可为钦差巡按御史,代天巡狩中都,纠劾一切不法! 在这份措辞严厉的圣旨中,明确了巡按御史可以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司不得推脱塞责,否则以欺君论处,巡按可以天子剑斩之;凡官员勋贵、属吏家奴都必须配合巡按御史的传唤,任何人不得拒绝逃避,否则以欺君论处,巡按可以天子剑斩之! 凡受审受讯人等,不得隐瞒、不得欺骗、不得攀诬、不得顶罪,否则以欺君论处,巡按可以天子剑斩之! 这份满纸都是杀杀杀的旨意一下,让原本还喜气洋洋庆祝皇帝返乡,美滋滋憧憬迁都的中都城,登时从火热的盛夏一夜入秋。 韩宜可就在这一片肃杀中走马上任,他的巡按衙署设立在洪武门外,为刑部建造的衙门内。 甫一上任,韩宜可便发布告示,宣布自即日起,接连一个月放告收呈,凡百姓有冤情者,皆可入衙告状。没有状纸也不要紧,只要人来了就行,衙门有专门的书吏,为百姓代写状纸。 但让人尴尬的是,挂牌放告两天,竟无一人敢来告状。 尽管韩御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