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节 (第2/3页)
饿感,现在他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还只有一顿干的。而且别说荤腥了,就是油花都见不到。 他每天都感觉很饿,一切能吃的东西对他都充满了诱惑。要不是因为杀耕牛会被送去官府治罪,他早就建议哥哥们,把大水牛宰了吃rou了。 这种强烈饥饿感的驱动着朱桢,要不停的寻找食物…… 三来,他哥哥们实在是太拼了。一个比一个能卷,卷的他根本不好意思偷懒。 贤惠的五哥就不说了,一天两顿饭烧着,家里家外打扫的干干净净,还顺带给街坊看看病,换点家用。在金桥坎简直口碑炸裂。 二三四哥也都是好样的。 二哥力大无穷、吃苦耐劳,干这点儿活轻松加愉快。其实只要不让他动脑子,他就总是很轻松;只要不让他念书,他就总是很愉快。 而且朱樉好像在田地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一般。他不断展示着自己的力大无穷,享受着乡亲们‘真是牲口啊’、‘黑熊精转世’之类的惊叹,还有大姑娘小媳妇们垂涎的目光。 三哥四哥则时时刻刻在较劲,想要把对方比下去。今天你耕一亩地,明天我就得耕一亩半,累不累不重要,关键是要赢! 朱桢看着三个哥哥在田里挥洒汗水的样子,觉得父皇的决定也挺有道理。日后三位哥哥能出塞作战,在狂风呼啸的漠北挺进千里,怕真有今日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功劳吧。 可是本王不用出塞作战啊,为什么也要遭这份罪?呜呜…… 第八十二章 耕耤礼 太史公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从汉朝起,每年二月,皇帝便要举行亲耕礼;三月,皇后举行亲蚕礼,以示身体力行,劝课农桑。 到了本朝,洪武皇帝乃遍历饥荒的农民出身,自然更不会例外。 洪武元年,他便定下了每年春二月吉亥日,由皇帝亲自祭祀先农、耕种藉田的耕耤礼。 次年二月,又在南京南郊建先农坛,以后稷配享。并在先农坛下,开辟了帝王亲耕的一亩三分耤田。 耕耤前一天,朱元璋亲自到华盖殿阅视典礼所用的五谷种子和农具,然后斋醮一晚。 随后,这些东西将盛放于龙亭中,先行抬至先农坛。 耕耤当天早晨,皇帝和太子穿上最隆重的冕服……就是秦始皇穿的,眼前挂个珠门帘那种。 然后朱元璋和朱标乘坐龙辇,在法驾卤簿的导引下,率领陪祭的公卿百官浩浩荡荡前往先农坛。 到了先农坛,皇帝便依次拜祭先农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和钟山诸神。 拜祭完毕,皇帝和太子于具服殿更换布衣芒鞋,下到耤田行躬耕礼。 先农坛内,一时鼓乐齐鸣,禾词歌起。 两名耆老牵牛,两个农夫扶着犁,皇帝左手执耒,右手执鞭,行三推三返之礼。太子则手捧青箱紧随其后,洒下谷种。 所谓三推三返,就是来回耕三遍地,这对朱老板这种老把式来说,完全小菜一碟,连汗都没出就结束了。 然后皇帝登上观耕台,居高临下看着从耕的三公九卿依次接受耒、鞭,行五推五返和九推九返之礼。 “其实,这种假把式是种不出庄稼的。”高台上,朱元璋对太子道:“等咱们回去了,应天府尹还得带着老农,再重新把地仔细翻耕、耙细、耖平一遍,才能正经的播种。” “仪式嘛,就是个象征。”朱标微笑道:“要是按照实际的来,咱爷俩今晚都回不去。” “咱们可以做做样子,你弟弟们那边可不行……”朱元璋淡淡道:“下回咱要用他们的收成祭祀先农,可不能弄虚作假。” 虽然观耕台上只有他爷俩,朱标还是忍不住看了看左右。 “放心,你老子有分寸。”朱元璋看着观耕台下的猴戏,沉声问道:“他们那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