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节 (第2/3页)
,他们背后的靠山更是地方官员惹不起的。” “谁这么牛逼?说出来,看看咱会不会吓一跳!”朱元璋阴测测道。 “是……德庆侯和他手下水军!”胡惟庸抬头高声道: “他们死性不改,重cao旧业!仗着控制了大明的水域,大肆将淮盐贩运南北,然后由家人奴仆在各地公然销售!官府但敢查问,必遭其恐吓威胁。有胆敢反抗者,直接被杀人灭口!” “难道小廖他不想活了吗?!”朱元璋闻言,反而平静下来,目光森然的看着胡惟庸,幽幽问道: “朕已经赏他荣华富贵,他还要靠贩私盐敛财,到底是想干什么?” “微臣闻德庆侯自恃功大,常心怀不满,口出不逊……”胡惟庸知道不下猛料不行了,遂咬牙道:“甚至还擅用龙凤图案,多有逾制之举。” 话没明说,但意思再明白不过,廖永忠是想也当个皇帝过把瘾了! “呵呵呵……”朱元璋闻言笑了,笑声很是瘆人。他看看立在一旁的太子道:“标儿,廖永忠想谋反,你信吗?” “儿臣不大信。”朱标摇摇头,轻声道:“这些叔叔伯伯可能不太懂规矩,但对父皇的忠心不必怀疑,更没那个胆子造父皇的反。” 别看太子才二十岁,但水平极高。一番话既打消了朱元璋的疑心,又给廖永忠开脱,还敲打了告黑状的胡惟庸。一箭三雕了属于是。 “呵呵不错,借小廖个胆子,他也不敢造咱的反。不过他要真敢贩私盐,咱也不能饶他!”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斜睥着胡惟庸道: “他都放了什么屁?!” “德庆侯常说,以自己灭三国的大功,给个国公尚嫌不够,上位却只给他个侯爵,实在太羞辱人了。”胡惟庸却百折不挠,继续点炮。 “咱为什么给他个侯爵,铁券上写的清清楚楚!”朱元璋一阵心烦,捋了下腰间玉带。“就算他廖永忠不识字,不会找人念给他听吗?” “德庆侯当然知道为什么,可他不服。”胡惟庸终于用出了杀手锏道:“微臣听闻,他不止一次在酒后胡言,说是上位当初暗示他,对小明王下手,回来却翻脸不认账,让他背了黑锅……” “放他娘的狗臭屁!”一直喜怒难测的朱老板,终于一脚踹翻了御案。 桌上的文房四宝、奏章题本,稀里哗啦落了一地。 胡惟庸赶紧把头深埋下去,嘴角却闪过一抹笑意。 他知道,廖永忠死定了。 第十六章 小明王之死 龙有逆鳞,触之者杀。 朱元璋的逆鳞就是‘小明王之死’,那是他抹不去的污点。 虽然朱元璋没有真正听命于小明王一天,但他毕竟为朱元璋吸引了元朝主力十余年,使其得以发展壮大。而且朱元璋名义上一直是小明王的臣子,这一点也毫无疑问。 结果在建国前夜、瓜步沉舟,小明王哦豁了…… 这就叫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小明王之死,不管是不是出自朱元璋授意,他都脱不了干系了。 本来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号称‘得位之正,千古无出其右’。 但这个污点的存在,让他的登顶之路不再完美,心里要多遗憾有多遗憾,半夜想起来就睡不着觉,吹牛逼时会气短,帮助植物生长时会分叉那种…… 所以他遮掩还来不及呢,当事者居然还敢胡说八道,让本就是暴脾气的朱元璋,还怎么戒急用忍,怎么能不爆炸? “朕再说一遍,杀小明王不是咱的意思,是杨宪妄揣朕意,唆使廖永忠干的!”朱元璋大反常态的自辩起来道: “杨宪的真面目已经大白天下,小廖怎能还信他的邪呢?” “因为杨宪告诉德庆侯,自己只是刘先生的传声筒而已……”便听胡惟庸徐徐答道。 朱元璋一下就僵住了。 …… 武英殿。 胡惟庸告退许久,朱元璋依然僵坐在龙椅上出神。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