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_第1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6节 (第3/3页)

西京四面环山,狄人占据西京这些年,布置重兵,设置重重关卡,还将西京旧日的烽火台利用了起来,想要在狄人耳目下绕行,亦是困难重重。”

    “再者,想要将西京十三城全部收回,只靠数万兵马,恐怕远远不够,至少应该等到北境与南境战事结束,国库充盈之际,合举国之力而为。”

    “不过,这在下官看来,依旧不是上策。”

    顾凌洲:“你心中的上策为何?”

    苏文卿道:“与其付出惨重兵力强攻,不如继续施以怀柔之策,从内部分化。狄人内部亦有主战与主和两派,如今新王出尔反尔,是受了以霍烈为首的主战派挑拨,若能设法扶植主和一派,一点点弱化瓦解狄人军队战斗力,自可以最小的代价将西京十三城收回。”

    不少官员都频频点头。

    一道声音却道:“苏大人所言法子,的确足够稳妥,只是这样的稳妥之法,非数十年功夫不能实现。届时,西京十三城兴许能重回大渊,西京数万百姓,只能寄望他们的儿辈、甚至孙辈,回到故土,为他们上一柱香,建一座坟茔了。”

    这声音清润如玉。

    一时,所有视线都汇集到那一身绯色,端然而坐的少年御史身上。

    气氛一时变得微妙。

    在座官员都明白,苏文卿与卫瑾瑜,这二人堪称本届新科举子翘楚人物,升官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大约因为出身不同,平素在朝中,根本没有交集。

    这是头一回,二人因为同一问题,针锋相对起来。

    且二人如今一个被顾凌洲收为了弟子,一个是深受韩莳芳信任,这般当庭相对起来,怎能不惹人注目。

    苏文卿神色不变,甚至还微微笑了下,收回作揖的手,看向卫瑾瑜:“怎么,对于收复西京之事,卫御史有不同看法?”

    “看法不敢当。”

    “只是逆风执炬,尚有烧手之患,下官有些好奇,按照苏尚书的说法,是否暗夜起风,为了稳妥起见,便是掉进坑里,也不能执炬前行?”

    卫瑾瑜侧目,二人目光隔空对上。

    苏文卿目光轻轻一敛。

    第134章 战西京(五)

    “好一个逆风执炬。”

    苏文卿最终缓缓一笑道:“本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卫御史支持收复西京,抑或说支持逆犯上书所言之事。”

    “苏尚书好一个‘逆犯’。”

    卫瑾瑜依旧展袖而坐:“本朝惯例,凤阁议事,只要参会官员无论品阶高低皆可畅所欲言。下官不过是对苏尚书所言提出些许疑问而已苏尚书便迫不及待给下官扣上支持逆犯的帽子,下官是否可以理解为,以后凤阁议事,凡是苏尚书发表的意见,其他人皆不可提出异议?”

    这话不可谓不犀利。

    自苏文卿升任兵部尚书以来六部普通官员对这位一跃坐上七卿之位、深受次辅韩莳芳赏识的朝中新贵无不持阿谀奉承态度上赶着讨好还来不及,谁敢当面说出这样的话。

    苏文卿目中冷芒一闪而过道:“卫御史能言善辩伶牙俐齿,本官是早有耳闻只是今日这一出却是为谁而辩?”

    卫瑾瑜端坐不动淡淡一笑:“我身为大渊官员别说并不敢与苏大人堂堂二品尚书争辩便是真要辩,自然是为圣上而辩为大渊而辩,为大渊百姓而辩,为大渊尊严而辩。苏尚书以为,我为谁而辩?”

    “这恐怕要问卫御史自己了。”

    “苏尚书不妨直言。凤阁议事,有什么话,还要藏着掖着么。”

    大约没料到卫瑾瑜如此咄咄逼人,针锋相对,苏文卿温润完美面孔上终于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阴沉。而坐于上首的韩莳芳也禁不住轻轻皱起眉。

    “咳。”

    一声轻咳,打断凝滞紧张气氛。

    文极殿大门敞开,天盛帝一身明黄龙衮,竟在曹德海与锦衣卫指挥使章之豹的陪伴下缓缓走进殿中。

    众官员皆露出意外色。

    因凤阁大议事,都是阁老主持,六部九卿官员参与,形成统一意见后,才呈递皇帝御批。某种意义上来说,凤阁是制衡君权的存在,自凤阁成立至今,还从未有过皇帝亲临凤阁听议的事情发生。

    天盛帝这般突然露面,可见已经在殿外听了许久,怎能不令人吃惊。

    众官员起身行礼,顾凌洲与韩莳芳亦自座上站了起来。

    大约是因为青州三城收复,天盛帝气色显而易见的好了起来,和煦一笑:“朕贸然过来,打扰诸位爱卿了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