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唐人的餐桌 第655节 (第3/3页)
,出钱的却是那群预备被皇帝收拢的当地人。 至少要出皇帝招待他们这些人的酒宴费用。 郑州虽然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地方,可是呢,想要弄一场招待皇帝,皇后的大宴席,中间的牵扯就不仅仅是那点吃食了。 可以说,方圆百里之内,也只有李思的伙房有这个能力,即便是皇帝,皇后带来的御膳厨子们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不是御厨们做饭的水平不如李思带来的厨子,而是在李弘的恫吓下,御厨们不敢说自己比李思麾下的厨子们强大的话。 他们不但要承认不如李思麾下的厨子,还要主动提出帮助李思制作,皇帝,皇后,太子等贵人们的饭菜。 这就是标准的只想赚钱,却不想承担任何责任的做法,也是李弘体贴meimei的一种做派。 白雪飘飘的时节里,皇帝坐在温暖的棚子里与高官,大儒,名士们把酒言欢,那些小官,财主,地主们就只能站在白雪中看着皇帝跟那些本地大佬们喝酒。 天很冷,人心却很热,皇帝待在长安,洛阳不出门的时候,他们对大唐皇帝非常的不满。 现如今,皇帝亲自来到了他们生活的土地上,并且愿意倾听他们的看法跟主张,于是,他们那颗原本对大唐失望透顶的一颗心,顿时就guntang了起来。 皇帝赏赐了他们一碗胡辣汤喝,免得他们站在雪地里被冻坏了。 皇帝喝的胡辣汤自然与郑州原有的胡辣汤不同,郑州最早的胡辣汤里没有胡椒,只有酸味,刺鼻的酸味,被御厨以及大食堂师傅在这种粗俗的本地小吃里面添加了,胡椒,黄花,木耳,牛rou片等名贵食材之后,再把刺激的酸味柔和化之后,一种新的带着胡椒刺激性气味的酸辣汤就出现了。 胡椒很珍贵,大雪天里皇帝能赏赐给他们一碗带有胡椒味道的汤水,算是格外的恩遇了。 调和五味的本事,是每一个上档次的大食堂厨师都必须具备的本事,在这一点上,有着丰富改良小吃经验的大食堂厨师要超过那些御厨。 看着父皇喝了改良版的胡辣汤叫好,李思就知道,这一次改良胡辣汤的事情做的极为成功。 至于别人喜欢不喜欢这并不重要,只要自己父皇喜欢,别人不喜欢只能说是他的醉长得不对,舌头感受不来珍馐的好味道。 只要假以时日,他们的口味一定会迅速的向皇帝的口味靠近。 因为皇帝赏赐了胡辣汤,原本站在雪地里不入流的小人物的面前就多了一方矮几,一个蒲团,脑袋上也多了一把竹伞。 胡辣汤喝完之后,让人身体暖和,表示皇帝已经感受到了郑州百姓这些年经历的寒凉,想要有所改变。 脑袋上有了一把伞免了白雪淋头之苦,表明皇帝已经知晓郑州百姓所承受的所有苦难,有来自朝廷的失误,现在,皇帝愿意给他们一把伞替他们遮蔽这份苦楚。 一方矮几,一个蒲团,这是参加大宴的标志,很明显,皇帝今日的赏赐,明显的告诉这些人,他们有了上大唐这个餐桌的资格了。 当每人一壶三两左右的杀毒药赏赐下来之后,一些白须白发的士绅们忍不住涕泪交加。 就在李治感到疑惑的时候,同样白须白发的许敬宗低声将这些士绅因何会嚎啕大哭的原因解说了一遍。 李治惊讶的道:“还可以这般解释?” 李敬玄连忙道:“陛下天威赫赫,一呼一吸风云从动,虽说是一点简单的赏赐,落在这些人的身上却也是泼天大的皇恩。” 李治哈哈大笑,挥手示意宦官,将他面前堆积如山的食物分别赏赐给这些土包子。 皇帝跟前的餐食虽然多,分给六百人吃,还是远远不足的。 每个人面前的餐盘里不过能分到极少的一撮,可就是等宦官们均匀的将这些食物分配下去之后,李治就高举着酒杯来到棚子边上高声道:“饮胜!” 六百余郑州土著,以及随行的文武百官纷纷举杯,不用人教,更不用旁人指挥,“陛下万年”的呼叫声就响彻了教军场。 面对如此热烈的万众一呼的场面,李治不时地爆发出极为爽朗的大笑声。 李弘乘机让李思将早就准备好的菜肴一波波的奉上,只要那些人吃完上一道,就立刻供应下一道菜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