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人的餐桌 第383节 (第1/3页)
说到这里冷笑一声道:“别的地方种棉花,县尊从开春就把该补贴的钱粮都发下来了,这些年,你们从县尊发下来的钱粮里看到过陈谷子,烂粮食吗? 地还没有种呢,粮食先给了,自古以来有过这样的好事情吗? 现在这些人开始闹着要钱,应该是有人想要对付将军,又不好自己出面,就让这些傻蛋出头。 一千八百文我也想要啊,可是,我太了解将军的为人了,你不争不抢,他不会漏掉你,你争夺,他只会给你该给你的,一分一毫都不拖欠。 但是,以后的好事绝对没你啥事了,你们都给我消停下来,不要乱说话,先看清楚将军怎么做再说。” 大儿子连忙道:“县尊为了种棉花,已经答应一亩地给三十文钱了。” 陈老实瞅着大儿子道:“是每一个人都给吗?” “不是的,要钱的人才给,不要的不给。” 陈老实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既然这样,你去里长那里禀报一声,就说我们家不要。” 眼看着大儿子不情不愿的出门了,陈老实瞅着自家的人慢慢的道:“多了一千八百钱,也富裕不了我们家。” 自从云初的,命令下达之后,乡野之间反倒安静了下来。 里长,坊长,以及官府派来的小吏们,只要你说要钱,他们就立刻把钱给你,没有任何犹豫。 你说你不要钱,还是按照以前的手续办事情,那些人也不会多给你一个好脸色,只是会把你的名字单另记录在册。 没人知道被打入另册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万年县,长安县属下的各地的里长,坊长们是不要钱的,一文钱都不要,有些里长,坊长的本房亲戚也基本上选择不要钱。 于是,那些拿了钱的人可是发慌了,尤其是听说县尊明年不准备在万年县,长安县种棉花的消息之后,心慌的人更多了。 只是,对于农夫们来说,到手的钱想要再还回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桃花落尽的时候,万年县,长安县的棉花已经进了大田,只是,在今年栽种棉花的时候,人们不再像往年那么高兴,很多很多人的脸色阴沉,不知道自己这一次做的事情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民不与官争,这是关中百姓已经信奉了数千年的理念,今年被打破了,他们稍微争了一下,就大获全胜了。 这让万年县的百姓们心头蒙上了一层nongnong的黑黑的阴影……官府从来不会接受泥腿子们的威胁的……泥腿子们想要跟官府斗……今天你吃进去了多少,明天就要吐出来的多少…… 在各种神秘的猜测之下,得到三十文钱的百姓们,虽然铜钱沉甸甸的挂在腰上,可是这些钱却像是一块秤砣同样挂在了他们的心里…… “愿意拿走三十文钱的人远比我们预料的要少,万年县的六千贯铜钱,分发下去的只有不到三千贯。 而且,通过本次发钱,我们还发现,这笔钱将万年县的良善百姓与刁民基本分割开来了。 当然,拿钱的人中间,有一部分是无奈之下拿的,有一些是家里急需用钱拿的,但是,基本上,现在,没拿钱的那一部分已经出现了看不起拿钱的那一部分人。 所以,下官以为,正好将良善百姓与刁民们彻底的分割开来,重新编成新的里坊。 同时,县衙应该将大量的好的,能赚钱的产业向这些良善百姓占多数的区域倾斜。 然后再通过提高赋税,补贴赋税的法子,逐步的将那些刁民尽量的边缘化,最终驱逐出万年县。 反正,我们万年县大部分的人口都在长安城里,乡下的百姓只有不到五万,刁民们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这一次,主持给百姓发钱事宜的人便是万年县的万主簿,他本身就对官府向百姓服软这件事非常的反对。 等到发钱的时候,他又发现万年县中明事理的百姓很多,就立刻觉得这是一个纯洁万年县乡下人口的一个好机会。 如果能通过发几千贯钱,就能把万年县的乡下里坊人的良善,刁恶分出一个三六九等出来,这些钱就花的非常的值。 正在吃豆子的云初抬头瞅了万主簿一眼道:“这几年万年县在棉花生意上赚了多少,万主簿心中应该是有数的,准确的来说,那些百姓要钱的初衷其实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