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人的餐桌 第341节 (第2/3页)
军事贵族们也在等东征大军归来,准备跟皇帝好好的商谈一下分工问题。 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能跑出长安那个是非坑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至于眼前的和尚,道士,跟外来的景教和尚为了一个金矿打群架,目前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事情。 不过,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把丢失的十七个人从那群和尚道士们的手中救出来。 狄仁杰带着人走了一天多才来到大秦寺。 到了大秦寺狄仁杰才明白鄠县县尉为何不愿意拯救那十七个百姓了。 三派方外人争斗,十七个乡民却在赚钱,没错,在三派人的注视之下,那十七个乡民正站在寒冷的小溪里淘金。 于是,狄仁杰带领的大理寺众人,就变成了围观这座金矿的第四方人,安营扎寨之后,跟和尚道士们一起,看那十七个乡民一天能淘洗出多少金沙来。 狄仁杰算是看出来了,这些人之所以摆出这么大的阵仗,还没有开始争夺,就是在看这处金矿值不值得大动干戈。 挺好的,如果出金子的数量很一般,那就不值得楼观台,跟净业寺参与争夺,毕竟,这两方多少还是要一些脸面的,为一点小钱就大动干戈,会惹人笑话的。 如果金子的出产还算可观,这三家应该能商量着来,最后三家瓜分这处金矿产出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如果这处金矿的产出很惊人,那么,不死伤几十上百个和尚道士,教士是不可能分出一个胜负的。 狄仁杰之所留在这里,他只想保护一下站在冰冷的溪水中淘金的十七个百姓,顺便躲避一下来自长安的狂风暴雨。 至于和尚,道士,教士们的死活狄仁杰是不管的,因为这些不是身在道籍,就有度牒,或者有传教公文的人,没有一个是落在大唐州县户籍上的人。 既然不在户籍,他们之间的纷争就跟大理寺没有半点关系,哪怕道宣大师是一代高僧,他的死活也跟官府没有关系,尤其是死在这种信仰之争上,是道宣或者呈丕这些人的天然使命。 长安城里也有三家景教寺庙,娜哈跟这三家景教寺庙里的教长很熟悉,关系也非常的好。 主要是景教寺庙跟西域大地的联系很深,而娜哈本人的施舍,救助,放贷,收贷的工作都需要跟景教寺庙合作。 这段时间里,娜哈虽然躲在栖云寺里不出来,却没有影响娜哈敛财。 老猴子已经用暴力彻底打通了河西走廊乃至西域的寺庙,并且在沿途的寺庙里筹建了不少的香积厨。 这些香积厨开始时期的资金都是娜哈垫付的,所以,在河西香积厨在丝绸之路繁盛的商贸活动下,很快就进入了盈利模式。 胡商们在大唐,在长安赚到的钱会原地变成货物去了遥远的西域,乃至河中之地。 而河中,乃至大小勃律,甚至是大食国,怛罗斯之外的胡人国度里的货物,也在骆驼的运输下,源源不断的走进了大唐,走进了长安。 大唐收取了税,娜哈其实就在中间拼点缝,出借一些头寸,弥补一下胡商钱财不够的遗憾。 人人都以为娜哈赚取的不过是一点蝇头小利,只有一直能看到玄奘他们送来的盈利数量的李治,才知晓,这中间的利益到底有多大。 这些钱都是玄奘他们准备用来建造西域佛国的起始资金,而建设西域佛国,对于大唐长久的占领西域有着莫大的好处,这才让李治在东征时期那么缺乏钱粮的状态下,也没有动用这笔钱的原因所在。 他喜欢与自己的亲舅舅在朝堂上交锋,喜欢看着那些人在他狼狈的时候,还要落井下石的嘴脸。 这种磨炼让李治的目光变得敏锐起来,也让那些原本分不清敌我的嘴脸变得生动,清晰起来。 这让他似乎又回到了还不是太子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人看得起他,人人都在巴结太子承乾,在忙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