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人的餐桌 第322节 (第2/3页)
很不错。” 云初点点头道:“接下来,就要依靠时间来继续发酵口碑,等城外的人把进城售卖货物当成一种本能,等城里的人出城去野人那里收购货物回城售卖赚取差价成为一种养家糊口的本事的时候,大行城才算是真正的在辽东立起来了。 任何买卖,最后都必须形成一个闭环才好,这是最好,最持久的状态。 如果不能成为闭环状态,那么,就一定要挖一个足够深的洼地,把水暂时储存起来,让时间跟增加的人口慢慢的将这些水消耗光。” 这是云初学过的政治经济学的道理,温柔想要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好在这个家伙很聪明,只要在大行城再待一段时间,就能从这一段话,再联系大行城的实际运作,继而弄出一套属于温柔本人的,奇怪道理出来。 平壤城下,李绩的三十八万大军号称五十万,加上金庾信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把平壤城围的水泄不通。 高藏王已经派来了两路使者,表达了自己愿意投降的意愿,还说,都是渊盖苏文这个jian臣,不允许他投降,要他为高句丽国殉葬,如今,城里到处都是渊盖苏文的jian细,他没有办法。 只要大唐军队开始攻城,他就准备带着高句丽王族造反,诛除jian佞渊盖苏文。 薛仁贵在看到这封秘密诏书之后,觉得非常的难以理解,渊盖苏文这个枭雄准备为保护高句丽国祚赴死,身为国王的高藏,却已经投降了。 自认为是一个武士的薛仁贵认为不该这样! 几次去找李绩,希望能够充当先锋,争取一下率先登上平壤城头的荣耀,却一次次的被李绩给拒绝了。 反而将他派去与新罗大军的交界处,一遍又一遍的警告他,他的军务不是进攻平壤,而是看守住金庾信的大军,同样的,在金庾信大军与唐军交界的另一边,领军将领是裴行俭。 最让薛仁贵不能理解的是,被排在中暑,负责第一波攻城的人是郭待封。 由此可以看的出来,英国公对于新罗人的敌意,要远超过对高句丽的敌意。 没人知道英公李绩会在什么时候发动对平壤的最后一击,就像天空总是阴着,却总是不下雨。 城里的高句丽人在拼死挣扎,会不时地派出一队队的高句丽骑兵向大唐,或者新罗军寨发起突袭。 白天,晚上都有。 面对袭扰,唐军只是打退他们的进攻,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相反,大军以一种悠闲地姿态缓缓地向平壤城逼进。 原本高句丽人放在城外的守军,也不得不慢慢的进入平壤城。 敌人已经绝望了,高句丽被灭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现实了,薛仁贵不知道英公还在等什么。 他不知道,远在大行城的云初却是知晓的。 第八十二章 朝阳与阴影 显庆二年的一月六日,有渔民在东海之上看到了一只巨鲸的尸体漂浮于海上。 这头巨鲸足足有八丈长,重,十万斤。 一月八日,巨鲸被海浪推到了岸边,死状很惨,全身上下都是被其它海兽咬出来的创口。 巨鱼死,诸侯薨! 就在人人都以为巨鱼之死会对应在被大军围困中的高句丽王高藏的身上。 结果,一月九日,金庾信收到噩耗,新罗王金春秋,薨! 就在新罗大军全军缟素的时候,看似坚不可摧的平壤城墙在一连串的巨响中,轰然倒塌。 城墙几乎是一瞬间倒塌的,那一刻,平壤城墙开始只是剧烈的抖动,紧接着,便是火光,巨响,以及烟尘,再接着就是地动山摇,乱石横飞。 等烟尘散去之后,巍峨高大平整的平壤城墙,已经变成了参差不齐的锯齿状,巨大的缺口到处都是,而缺口与缺口之间的断壁残垣还凄惨的矗立在原地,不时地有巨大的条石砸落。 郭待封一马当先,带着部下冲锋到了城墙缺口处,跳下战马,挥刀步行翻过大堆的废墟。 于此同时,密密匝匝的大唐各军也纷纷从惊骇中清醒过来,同样丢开战马,从缺口处杀进毫无抵抗之意的城池,随后,便是大批的民夫进场,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