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人的餐桌 第283节 (第1/3页)
这一点,云初非常的担心,再有一个月,辽东将进入雨季,这对一心将火药当做最后杀手锏的李绩来说非常的不利。 但是,看李绩似乎并不怎么着急进攻高句丽,也不知道这个老家伙打的什么主意。 有杨景跟王家三兄弟在,盖牟城的人口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 不仅仅是城里的人口在减少,就连城外那些藏起来的人口也在渐渐地消亡。 这段时间里,最忙的就是杨景跟王氏三兄弟,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得,总能从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抓来一些人,再运往河北道。 等云初再一次接到军令,前往海边的卑沙城协助高侃夺城的时候,盖牟城方圆百里之内,除过城里的云初部军队之外,已经见不到任何人烟了。 第三十一章 给乌云镶上金边 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平襄道大总管,郧国公张亮曾经率领水师,从大黑山背后发起突袭,攻破卑沙城,俘虏了卑沙城守将以下八千余人。 只不过,等太宗皇帝从辽东回来之后,就把张亮给杀了,罪名是——谋反。 云初曾经跟狄仁杰,温柔谈论凌烟阁二十四位得失的时候,三人都感到非常奇怪。 因为,以张亮那点本事,谋太宗皇帝的反,基本上就是寿星爷上吊,是活得不耐烦了。 三人曾经翻遍贞观二十年的文书,最后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张亮真正的死因是自己找死。 一个大臣,还是动不动就领兵出征的大臣,脑子坏掉了才会收五百个干儿子,而且,这五百个干儿子绝大多数还是军中悍将,或者悍卒。 最要命的是,这个人还非常的崇信江湖术士的话,家中常年供养着两个著名的术士。 如果这两个术士有一天发出谶语说,他张亮一定能当上皇帝,这个脑子不够的人说不定会信,继而起兵造反。 毕竟,人家有五百个强悍的干儿子不是吗? 农夫出身,没读过几本书的张亮或许认为多子多福,可是,饱读诗书的太宗皇帝可能跟他的认识有差别。 云初三人从中得出一个道理,跟上官保持一个类似的思想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样的话,就不容易被人家砍头。 卑沙城距离海边不足二十里,一座城就能控制住附近丰饶的海湾。 拔除卑沙城之后,大唐水师将再无后顾之忧。 只是云初不太明白,平庸的张亮都能轻易攻克的卑沙城,怎么到了更加高明的高侃这里就拿不下来。 从盖牟城到卑沙城差不多有九百里的路途,中间还有高句丽的两座城池,建安城,与银城。 不算作战时间,云初全军出发走到卑沙城至少需要十三天,如果高侃在十三天时间里都拿不下一个卑沙城,云初有些看不起高侃。 温柔觉得其中必定有古怪。 自从大军进入辽东以来,所有军将的行动都在李绩的指挥之下,行军之前他就严厉的警告过所有人,不得自作主张。 此时靠近卑沙城的唐军,云初部绝对不是最近的一支,为何一定要派他去卑沙城呢? 云初全军去卑沙城,必定还有其它的用处。 所以,云初跟温柔两人在行军的路上,就再一次依旧记忆重新研究了一遍张亮攻克卑沙城的经历。 结果,讨论了两天,都没有任何结果,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九百里路,军司马给了十五天的时间,而且是严令,所以,即便是天上开始下雨了,云初部依旧需要在雨中行军,一刻都不敢耽搁。 杨景以及王氏三兄弟似乎认准了云初,在他们把盖牟城的人弄空之后,就带着数量达到两千人的奴兵,继续跟着云初部,他们认为,去了卑沙城,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其实,这支奴兵军队,早就演变成了捕奴团。 首领杨景最初可能有为父亲杨万春报仇的想法,贩卖奴隶的时间长了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