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_唐人的餐桌 第2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人的餐桌 第264节 (第2/3页)

选。

    满朝官员们都认为,云初在没有把百姓最后一件遮羞的底裤盘剥走的状况下,能获得如此收益,吏部给一个上上之选,实在是不足以彰显他的能力。

    没错,官员们,至少是户部的官员们,他们只看每年进入国库的银钱,粮食,绢帛,麻布的数量多少,至于百姓们是不是能活他们并不在意。

    很少有官员因为催税赋弄出事情来受到户部的斥责,哪怕是激起民变,户部的官员们也只会认为是刁民之过,只需派遣大军平定就是了。

    牧民,牧民,一个替朝廷放牧百姓的官员,放牧一年,如果没有收益,这就是该员最大的失败。

    云初的政绩非常的显著,所以,在显庆一年初春的时候,云初正式踏进了五品官的行列,虽然只是从五品下的官职,却不再是朝臣口中的小官,真正进入了中级官员的行列,也终于有资格踏进大殿中与皇帝一起商议国事。

    大唐的税赋非常的有灵活性,县一级的官员需要将收到的税负的八成上缴给州,州再把收到的税赋的七成上缴给国库。

    有这种计算方式,万年县的县库里装的粮食,绢帛,麻布的数量就非常可观了。

    因为,云初是按照户部最喜欢的——将收到的实物税赋转化成货币缴纳给户部的。

    这也是户部为何极力要求吏部,对云初的品级进行升迁的原因所在。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把实物转化成货币缴纳税赋的过程中,万年县至少有三成以上的赚头,这还不算地方官府历来需要进行的,损耗,漂没,运输,库藏等等损失。

    云初这个人从来都不允许国家占自己的便宜,现在,他是万年县的主官,所以,他也不允许国家占万年县的便宜。

    所以,万年县的官吏们,如今出门都把腰杆挺得笔直,不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万年县今年出现了库房紧张的局面,不得不选择一个高地修建出一处仓库群出来,用来装粮食,绢帛,以及麻布。

    也因为如此,万年县今年年底的赏赐除过万年县的官吏,乃至杂役们自己清楚之外,外边无人得知。

    因为,万年县的吴主簿,在负责分发赏赐的时候,把话说的很清楚。

    发给你的钱粮,拿回家可以跟老婆躲在被窝里的偷偷欢喜,却不许往外透露一个字。

    如果因为县衙赏赐这种事情外泄,导致县尊被御史弹劾,那就没说的,不但要把今年发的赏赐收回去,就连以前的也要追索。

    如今的万年县县衙里酒囊饭袋或许有,但是,蠢货是一个都没有的。

    就算是有人打心底里不喜欢云初这个县尊,在拿到那些赏赐之后,哪怕为自己考虑,也绝对不会说出去。

    因为一旦被人发现是他说出去的,那么,他将在长安再无立锥之地。

    在万年县干好你自己应该干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哪怕你一年不在县尊面前出现,只要你管理的那一块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见不见县尊的,不算什么事情。

    万年县一多半的人居住在长安城,有两成的家庭有人在为官府做事,还有两成的家庭在做生意,有将近四成的人住在城外,全部依靠农事谋生的人,只有三成。

    所以,在万年县最贫穷的人一般都是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工匠之家。

    在大唐,男子才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一般情况下这种贫困是无药可解的。

    所以,云初就开始有意识地将这种人家的女子培养成主要动力,以及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

    棉纺织工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为了保护这些女人,李治又把棉纺织工坊交给了一群宦官来打理。

    至少宦官们不会像李义府一样,将一些可怜的女子关心到自家的后宅里去当小妾。

    粮食多了之后,就难以避免的会出现陈粮问题,而这些陈粮,只会供给给万年县中那些穷困的家庭。

    万年县的官吏们在衡量什么样的家庭才算是贫困家庭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公平公正。

    一来,办好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是积攒功德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来讲,自家县尊最厌烦的人就是从穷人嘴里抠利益的人。

    当然,如何从富人手里谋取一些利益,这在万年县是一个人人都在研究的话题,毕竟,这种事,只要在法度理解的范畴里面,县尊是不理会的。

    今日里阳光明媚,万年县的县尊云初将会亲自带着万年县的属官们出城去访贫问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