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_唐人的餐桌 第1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人的餐桌 第171节 (第1/3页)

    长安这片土地在养育了秦,汉,隋,唐四个伟大的王朝之后,终于露出来了颓势。

    秦时,他是英气勃勃的少年,汉时,他是气血旺盛的青年,隋时,他是正午阳光一般猛烈的壮年,现在,在养育大唐这个最健壮,最能吃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终于开始力不从心了。

    长安,一直没有变,他只不过是跟不上快速进化的人,日益增长的要求而已。

    所以,云初则认为,他只不过是劳作了数千年之后,有些疲惫了,只要给他注入新的生机,长安,依旧会如同朝阳一般再次从东方升起。

    第八十章 《女儿情》看法各不同

    云家的人员很少发生变化,主要是他们家就没有几个可用的人,肥九跟着张柬之去了吐谷浑,崔氏要打理内宅,以及云家很多的独门生意。

    刘义不但要负责云家的外联工作,还要教导他的儿子如何管理好晋昌坊。

    在大唐提拔部下跟以前的那个世界不一样,以前的那个世界里提拔部下的时候,提拔不好,最多挨骂,在大唐,提拔不好部下,有时候会没命啊。

    所以,云初一般不急着提拔人,崔氏,刘义是观察了很多年之后,才从家仆变成家臣的。

    至于别人想要成为跟云氏生死与共的家臣,还要继续看看,平均十年里面能出一个家臣,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现在,终于多出来了一个二牛。

    二牛姓曾,全名曾二牛,来家里拜谢云初高看的时候,云初给他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曾福。

    曲江里的砖瓦,因为云初在长安城里大肆的盖房子,所以,不管谁去,只要烧出好的砖瓦来,就能控制整个曲江里。

    云初看过曲江里的现状之后,就明白,一个气质跟不上来的里坊,是没有太大前途的。

    派曾福过去,至少,可以把曲江里的黑人们洗洗干净,改变一下他们的气质。

    天下第一美食大会的剩余款项终于落地了,云初答应皇帝要修建的学堂跟药堂也必须马上落实。

    如果李治下一次来晋昌坊没有看到这两样东西,云初就算是欺君。

    平准药堂这事事关药材,还要跟何医判仔细地商量后才能决定从那家药材商人那里进货,再弄一两个低阶司医驻守晋昌坊药堂,给人们把脉。

    在大唐,一个好的郎中,甚至比找一个好的将军难度更大,放眼整个大唐,根据太医署的统计,能在官家开的平准药堂官家审核后允许执业的郎中仅有两千四百余人。

    就这两千四百余人,不但要负责日常给百姓看病抓药,还要负责监控当地的疫情,假设这两千四百余人都是合格的郎中,对于目前共计一千三百万户人口的大唐来说,平均下来,一个人要对应上万人。

    除过这些官家认可的郎中,大唐还有一批家传的郎中,这批郎中里面有水准很高的郎中,他们不屑于当官,就想以医术传家,过普通人的生活。

    云初不用想,就知道这种医生的数量一定少到了凤毛麟角的程度。

    至于别的大部分郎中,看病基本上靠运气。

    这种医生,云初年纪小的时候曾经见过,他家里有一匹骡子,不知为何肚子胀气,请来了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他二话不说,就把一个粗大的针管子攮进骡子的胃里,然后拔掉针管子,留下针头说把气放掉就好了,收了家里两块钱就走了,还说回头再取针头,说完,就去给村东头的张奶奶看胃病去了。

    效果是显著地,针头里呲呲的往外冒臭气,不一会,骡子的肚子就瘪下去了,就在家人都以为医生治好了骡子,没想到,大针头里开始往外飙血……慌忙拔掉针头,血流的少了,可过了片刻,骡子开始吐血了。

    半夜时分,就死了。

    就在云初为垂死的张奶奶担心的时候,张奶奶却活过来了,十年后云初离家去求学的时候,还看见张奶奶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纳鞋底子呢。

    所以,平准药堂一定要修建,有医生治疗,跟没有医生治疗,对病人来说是不同的。

    至于学堂,云初不打算把晋昌坊的孩子交给同一个先生,进行思想上的近亲繁殖。

    而是打算从国子监里找一些穷学生来当老师,这样,老师们在教学之余,可以免费在晋昌坊白吃,白住,这样的待遇已经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