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7节 (第2/2页)
,难得见一桌油汪汪,谁知竟是从外头买的。 苗良方解释:“咱们医馆的几个,厨艺都一般,怕招待不周,引人见笑,小杜才特意去仁和店买了酒菜回来。” 竹苓疑惑:“既然这样,为何不直接在酒楼里吃呢?” 酒楼里还宽敞一些,自家公子也不用和油汪汪的白炸鹅挤在一处。 杜长卿翻了个白眼,皮笑rou不笑道:“都是坐馆行医,医官院的医官领着俸银,偶尔还能从贵人手里漏个金子珠串什么的,咱们这里可不同。” “来西街瞧病的都是穷人,别说赏些资银,遇到滥发好心的,有时候还要倒赔几个。”说至此处,瞪一眼苗良方,苗良方赶紧低头吃花生,假装没听见。 “就挣那么点银子,物价还飞涨,今年又加征税赋。说实话,医馆这回扩店,可是把我家底掏了个空,可将来呢,未必赚得回来。这要说,哪是开店,简直就是布施做善事了。” 他身子往后一仰:“仁和店订席,席位费也要钱,当然是在医馆吃更划算。” 竹苓茫然。 他虽只是个小药童,但自小跟着纪珣,除了饮食清淡、日子乏味,倒不曾吃过什么苦。 尤其纪家清流学士,这种为一钱银子货比三家算八百回账,实在难以理解……竹苓偷偷看向自家公子。 纪珣垂着眉眼,一言不发,似在认真沉思杜长卿的话。 林丹青见状,笑着道:“话不能这么说,西街日子虽清贫些,却也不愁吃喝,知足常乐嘛。况且盛京这头还算好的,前些日子,我回家听我爹说,苏南闹蝗灾,庄稼幼苗被吃空了,那边的人都已闹起饥荒。” 银筝惊讶:“苏南蝗灾?” 众人一愣,蝗灾消息是先从宫里传出去的,西街尚未听说。 杜长卿看看陆曈:“那不是你们的家乡吗?” 陆曈和银筝是从苏南来的。 苗良方皱眉,“飞蝗蔽日,庄稼顷刻而尽,饥荒一旦闹起来,大疫恐怕紧随其后……” 他叹口气,神色有些担忧。 听见“大疫”二字,陆曈眸色微动。 院中气氛顿时有些沉重。 杜长卿见状,轻咳一声,站起身道:“好好庆宴,说这些不开心的干嘛呢?今日我们欢聚在这里,是为了庆祝仁心医馆开张五十年——” “我老爹要是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毕竟就算他自己来,也未必能开到四十九。” 他这一打岔,倒将方才沉郁冲散了一些。 东家抱起桌上酒坛,“我买了甜酒,动筷之前,大家先举一杯吧。” 他正要拔掉酒塞,一直不怎么作声的纪珣突然开口:“喝酒伤身,我今日带来青竹沥,正好可以用上。” 杜长卿抱着酒坛“啊”了一声,有些费解地看向纪珣。 庆宴喝酒不是常事么?这人却偏偏说喝酒伤身。 也太煞风景了。 难怪外头要传言他不喜与人相处。 估计人也不喜与他相处。 四下无人说话,林丹青自然的顺过话头笑道:“青竹沥……名字真好听!” “纪医官是入内御医,平日只有宫里的贵人们才得他亲自写方制药。先前他做的‘神仙玉肌膏’,如今外头多少人想买都买不着。青竹沥既是纪医官特意准备,定然所用不凡,今日能尝到,算是咱们走运。是不是?” 银筝也赶忙打圆场道:“就是就是,听说御药院的药材与外头成料截然不同。药露放在外头,不得卖个百八十两的,今日我们是托了纪医官和东家的福,才能见识这好东西呢!” 桌上,那只漂亮的琉璃罐子上刻了细致花纹,里头装着露液青碧幽幽的,在罐子里晃荡,像盛着汪翠绿翡翠,木塞已被打开,有淡淡清苦芳香弥漫开来,倒是十分消夏去燥。 杜长卿目光闪闪。 平心而论,他是不想喝这玩意儿的。哪户人家庆宴上不喝酒只喝药? 这也太晦气了! 不过…… 御药院的药材珍贵,林丹青说得也有道理,这东西放到外边,不知有多值钱。 试试就试试。 心中打定主意,杜长卿就把方才的甜酒放下,转而抱起纪珣带来的罐子,笑说:“那是那是,既然是纪医官精心酿制,要是不喝,显得我们多不识抬举似的。” “来来来——” 他道:“酒碗都举起来啊,咱们皇城里的琼浆玉露,这就来咯!” 他说得夸张,纪珣不习惯被人这般起哄,面上闪过一丝不自然。 药童竹苓却面露绝望。 杜长卿并无所觉,誓要将这东道主做到极致,贴心地抱着罐子给每人来了一碗。 陆曈的面前也摆了一碗。 她低头看着面前酒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