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27节 (第4/4页)
申饬了几天,皇帝气消了不少,那几个被弹劾的人也都上了自辩的折子,但都没要求严惩高永清,尤其是曾玄度,甚至还让皇帝从宽处理,他高风亮节的表示诤臣难得,自己挨两句不符实的骂就当给晚辈交学费了,高永清年轻急躁,处事不够体量皇上的辛苦和难处确实不太好,该让他多多历练,只要皇上肯好好对他归正调心,这般骨气他日成为栋梁也未可知。皇帝看罢奏章,多有慨叹,沉思良久后以问询真相为名又召一批均州与邻近几州的地方官入京,打算另行盘问。 皇上亲自在崇政殿小朝会上向重臣们倾诉:毕竟事情牵扯到的人越来越多,利害关系越来越大,草率论断于两方和全体臣吏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举得到众官吏的一致好评,让本就极受官员爱戴的皇帝陛下收获更多赞誉。 只有曾大人和卓思衡交换过心照不宣的眼神。 鱼rou已经挂上第二个钩。 次日,两朝老臣,在任吏部尚书、枢密直学士、领参知政事郑镜堂上书,表示唐家既已认错,而高永清也拿不出更多的证据,希望皇上能分别治罪,但务必权宜从轻。卓思衡是在中书省看到这份奏折的,他惊讶于这鱼是挺大个,但却不认识是什么品种的。 曾大人如今几乎是把他视作门生,自然要耐心解释。原来这位郑大人三年前患了重病,直接晕倒在朝会上,太医说是风患心疾,已很难治愈,需要调理休息。郑大人向皇上表示自己要致仕退休,然而皇帝却不舍得他离开,觉得这是当年拥立自己的重臣,只让他放心,尽管挂着职衔好好将养,如自己有何过错不端,还需他作为先帝遗命托孤的股肱老臣出面指点。 卓思衡听完很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旁人一定觉得皇帝多高风亮节啊!可佟师沛讲过,三年前那段时间刚巧是好些景宗的心腹老臣都换的换撤的撤,高永清状元及第深受器重朝野十分动荡的时期,要是给这位重量级选手也同样旧臣处理,皇上必然怕落下他面热心冷酷待旧臣的口实——并不为面子,而是担心此等非议掣肘,办不成他最想办得事情。不如养起来就当给自己买一份“君臣之道,融洽雍睦”的保险,反正现在管事的吏部侍郎于堪于大人是皇上自己拔擢的心腹。 因为有共同的洞悉和秘密,曾大人在卓思衡面前说话松弛许多,仿佛无意间回忆起来缓缓道:“当时陛下为挽留郑相所写的手谕里还用了《韩非子》中‘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的典故。” 曾大人这话听着就够阴阳怪气,文科生说话真是最会拐着弯损人。 不对,卓思衡想,我眼下也是文科生了,我也可以。 “陛下学有所用,三年间学问大有进益,不只会写,已经会用了。” 他语气真诚的就好像真的在盛赞一般,曾大人都被卓思衡表情态度语气和言辞本身内容的南辕北辙所震撼,盯着他眼珠都不转了。 卓思衡赶紧补充:“可见大人您的经筵没有白教。” 曾玄度没料到自己混迹官场如此多年还能露出这种油然而生的笑容,也不知是得意自己眼光好发现如此大巧不工的明珠璞玉,还是真的会心一笑。然后他就又板起脸,用手里厚厚的硬封叠折敲在卓思衡脑壳上。 “御前侍诏,切勿言语不慎。” 他板着脸说着教训的话,可语气里没有丝毫责备。 卓思衡乖巧站立一旁,好像什么都没说过。 当天皇上就亲自拜访郑相府邸,好一番君臣叙旧,内容旁人无从得知,只是皇上回宫后下了一道圣旨:此事依照郑相上书去办,唐令熙确有为臣不密之失,着调令回京,暂去知州之职,而后再议何任。高永清虽是直言敢谏,却无法自证没有挟私报复的可能性,加之刻意把奏章写得耸人听闻,此非御史秉正之道,革去督查院职务,降为八品县尉,贬至威州。 有些事,皇帝想较真就是大事,不想较真便可以大事化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