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_小知县 第2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小知县 第267节 (第2/2页)

    但想到纪炀低头这个可能性。

    众人沉默不语, 虽说纪炀如今远在灌江府,他们还没正面对上, 可他低头?

    那是不是想多了。

    谁也不会觉得, 能快速平定灌江府, 三年时间, 就牢牢掌握混乱之地的纪炀很好说话。

    灌江府的冬天也正式来临。

    按照纪炀一向的安民措施,今年灌江府各地百姓,都有房屋住, 都有粮食吃。

    如果没来得及修补房屋的,则把他们集中安置。

    不过这样一来, 每日流水般的银钱都在往外花。

    府衙一时传出来几句话, 这完全是用银子在买人命, 但大多数人心里,还是觉得值得。

    随着而来的,原本还有各地的考核,纪炀想到手头的事,已经半年来巡查的情况,干脆免了今年的考核。

    他跟布政使等人,对他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随后还看了九月份已经出发前往汴京科考的名单,明年春闱,灌江府已经去了二十五个学子。

    对于百万人口的灌江府来说。

    二十五个能参加科考的,实在太少。

    没办法,以前这地方动荡,只有有钱人才读得起书。

    而那些有钱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没剩几个很正常。

    他们估计已经快到汴京,纪炀已经给王伯写信,去安置他们的住处,好歹是灌江府子民,还是要照拂的。

    不过具体过去的人,应该还是京都趣闻的掌柜苗书杰。

    苗书杰也是灌江府的人,上次科考之后,留在汴京就没走,之后阴差阳错成京都趣闻的掌柜。

    但他明年也是要科考的。

    一桩桩事情,都在缓慢处理。

    纪炀安排下的二十五名举人终于在十一月中旬到了汴京。

    这一路跋涉虽然辛苦,但有灌江府捕快开路,还有他们府衙负责食宿,有些参加过之前科举的举子,都觉得轻松很多。

    等到了汴京,已经从落魄书生变成汴京风云人物的苗书杰自然前来迎接。

    不过具体的东西,还是王伯派人打点。

    知道这之后,举人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道:“我也算参加过三次科举的人,在灌江府官学也待了好几年,还是头一次有这种待遇。”

    不用风餐露宿,到了汴京都有人照拂,还真是不一般。

    几个月下来,众人对纪炀的恐惧少了许多,那学政的话确实也不怎么可信。

    苗书杰直接道:“咱们这当中,少有富贵人家,当初我因为灌江府太远,自己身上没钱,硬生生在汴京待了三年。最近一年才仰仗知府大人,日子才好过些。旁的不说,这份恩情便无以为报。”

    其他人同样点头,心里甚至还有点羞愧,不该对知府大人有偏见的,他手段确实凌厉,那也是对向恶人的。

    而且学政所说,纪炀宁愿用女子,用农夫做小吏,都不愿意用他们举子,看起来确实有原因。

    先不说纪炀带着众人下去巡查的事,大家都知道,那一走都是几个月,回来一趟,身边人都瘦一圈。

    再看看人家的本事,知府看不上他们,好像很正常?

    等再在汴京待了一段时间,他们这才知道,苗书杰所说的,日子才好过些,实在是谦虚。

    他如今是风靡汴京的报纸掌柜,不少书生见了他,那都要巴结。

    谁都想让自己的文章刊登在上面,不仅能扬名,还能有稿酬。

    更别说那些商家了。

    不少商家更是争着要在汴京趣闻上打广告。

    等知道,这都是他们知府大人的主意时,甚至还找了朝中高官子弟,还有个郡主在后面做帮手。

    实在震撼他们这群从灌江府来的“土包子”。

    等看完从二月二十五发行,一直到如今十一月份的报纸。

    灌江府的举子们:感觉学会了很多花式骂人的方法。

    特别是那两个,呵呵。

    嘲讽拉满了!

    他们知府一边巡查地方,一边还能做这种事?

    有点太厉害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