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页 (第2/2页)
“臣记得……陈友谅有一位旧友,他也在应天。或许我们可以用计诱他深入。” “是谁?” “康茂才!” “康茂才?”朱元璋眯起眼睛,“他们关系很好?” “他们是旧友。昔日红军起义时,还没有现在这样派系林立,两个人的关系好像很是不错。” “好。”朱元璋道,“你去派人把他叫来,让他先不要搞那些屯田的事了,咱们几个合计一下,看看怎么样才能让陈友谅上了这个当。” 康茂才很快就来了。 他本来是领兵的,后来意外发掘了自己的天赋,有了个副职,现在镇守着龙湾,也兼任都水营田使一职,干的比本职工作还要出色一些。 这是个很魁梧的汉子,脸上的线条很硬朗,有双炯炯有神的黑眼睛,走起来路来脚下生风,一看就像个胸怀磊落的人。 他也确实是。而且他还是个孝子。 “大帅,您有事?”康茂才拱手问道。 “你和陈友谅关系怎么样?” “很好。”康茂才大方道,一点也不怕朱元璋给他穿小鞋。 朱元璋很满意,他最讨厌别人骗他。 “咱想要你给他写封信,就说你要和他一起干,背叛咱,约他到江东桥见面。” 康茂才愣住,有一点犹豫,但很快地想到家中的老母,于是下了决心。 在这样的乱世里,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反复斟酌。他之前侍奉过元朝廷不假,但如今的事业已经稳定下来,再反复可不好。 刘基的文采好,朱元璋安排刘基和康茂才一起打个草稿。 “你告诉他,江东桥是一座木桥。” 康茂才挠了挠头,回头问道:“大帅,写这个有什么用?” “叫你写,你就写!叫他相信你说的是真的。” 朱元璋靠在椅背上,指点道:“他要打应天,就只能从秦淮河过来,江东桥是木头的,他的船队才能通过,通不过,就只能从龙湾上岸了。你告诉他这个消息,陈友谅一定会派探子调查,等他调查完了,咱就把那木桥换成石头的!” 李善长皱眉道:“这是个大工程,元帅有把握?” “有。”老朱同志笑了笑,“咱有人选,有的是人能给咱办事。” 刘基拿着毛笔,沉思着如何以康茂才的口吻起稿。朱元璋这样一说,他的思绪被分出去一缕,立刻也想到了一个人,不由笑了笑。 确实有人选。 时间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一切事情都结束以后,就到了傍晚。 朱元璋放了大臣们出去,让他们赶紧回去准备准备,然后自己就回了院子,叫了吴策过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