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181节 (第2/2页)
周父当然不愿意,发现女儿认识的人挺厉害,也越来越本事后,周父还想多占些好处呢。 而且地摊生意挺赚钱,他可舍不得放下首都的一切就这么回乡下老家。 林知言不松口,周父既然不同意这个条件,他也不会帮忙。 那就让周念祖被关进少管所接受铁血教育,周父周母也被混混缠着不放,被那位同学的家长不断打压吧。 周父倒是不担心自己,可少管所是个什么情况,他还是知道的。 进去的孩子都要受不少的苦,他哪里舍得。 周父到底是舍不得让侄子被关进少管所受罪,最后还是同意了林知言的要求。 只是他还有些贪心不足,提出要周宋宋给他们一万块钱当养老钱。 只要周宋宋给了钱,他们保证今后都会老老实实的待在乡下,不来首都找她。 周宋宋简直想呸周父一脸。 且不说她手上的钱都拿去买了房子,根本没有一万块现金,就算有,她也不给。 周家父母现在都还不到四十岁,他们也好意思跟自己要养老钱? 要知道自己现在可还没到十六周岁,还是个未成年,自己都还没跟他们要抚养费呢。 想要养老钱,也不是不可以,他们先把该给她的抚养费都补上再说。 等他们到了该养老的年纪,自己肯定会一分不少的给他们养老钱。 周家父母要的一万块养老钱肯定是没要着。 眼见林知言要把他们侄子提前送去少管所,吓得他们立马就屈服了。 等将周父周母还有堂弟周念祖都送上离开首都的火车,看着他们充满愤恨的眼神,周宋宋不由自嘲的笑了笑。 “不知道的,还以为周念祖才是他们夫妻亲生的,但愿周念祖能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给他们养老吧。” “你觉得可能么?周念祖小小年纪就被宠坏了,小时候都这么靠不住,长大后又能好到哪里去?” 关键是周家人对唯一一个男丁,根本就狠不下心管教。 一味的纵着,孩子只会越来越坏。 “哎,我只希望他们能晚点跟周念祖闹翻,至少多给我点时间,让我成长到他们再也拿捏不了的地步。” 周宋宋有些苦恼,要不是她成绩不太行,上不了国外的好大学,她都准备明年也去国外留学算了。 这样一来,周父周母就找不到她,她也能多过上几年清净的日子。 只是想了想,周宋宋还是放弃了。 实在是她的成绩根本通不过国外名牌大学的申请,野鸡大学她又不想去读。 与其到国外读野鸡大学,白浪费钱,她还不如留在国内考大学呢。 大不了,她到时候报考个远些的大学,让周父周母轻易找不到她。 处理完周宋宋的事,林知言又带着行李踏上了前往苏北的火车。 自从原主离开苏北乡下,来首都找亲爹,已经快五年了。 除了两年多前他寄了些钱给原主曾读过的小学和初中,让他们翻建学校外,跟那边就一直没什么联系。 现在林知言即将出国,还不知道要几年才能再回来,走之前肯定要回去看看。 原主的舅舅和舅妈们,到底是将他养到了十二岁。 虽说在舅舅家的时候原主受了不少委屈,可比起对他不管不顾的亲爹和亲妈,他们对原主终究是有恩的。 林知言便打算回去看看舅舅和舅妈们过得怎么样,该报的恩,能报就报了。 跟经济狂飙突进的苏南相比,苏北这几年的变化并不怎么大。 林知言抵达潘家所在的村子时,就发现跟原主记忆里的热闹相比,村子里冷清了不少。 觉得种地又苦又累,根本不赚钱的村里年轻人,不少都去了苏南那边的工厂打工。 如今还留在村子里的,除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就是还在读书的小孩子。 潘家同样如此,几个舅舅家的表哥表姐,还在上学的一个都没有。 不管成婚还是没成婚的,都去了苏南打工。 至于几个舅舅和舅妈,则留在老家种地,顺便给儿子们带孩子。 潘大舅舅刚忙活完田里的活儿,赶回家准备喂猪的他,看到家门口提着行李箱的清隽少年,一开始根本没认出来。 还是林知言开口,喊了他一声大舅舅,他才恍然回神。 潘大舅舅听完林知言讲述的这几年在首都的生活,随后又被林知言塞了一万块钱,让他给每个舅舅分上两千,心里既愧疚又复杂。 那一万块钱,潘大舅舅本想还回去的。 毕竟当初是自家几个兄弟狠心不养这孩子,还让他去首都找亲爹。 五年来他独自生活,肯定吃了不少苦头,这一万块钱他们哪来的脸要。 哪怕他们养了这孩子十二年,可再怎么花费,也花不了这么多钱。 而且当时他们可不是好吃好喝的养这孩子,不过是哪家有点剩菜剩饭,才给他送点,还会支使他干活。 林知言并没有把钱收回来。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一万块钱根本不算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