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页 (第2/2页)
跟我来。”沈卿姿讲着便迈入了这个与她格格不入的巷子。 巷子跟左音家那片很像。 夜色里做生意的家门前都吊着高瓦数的白炽灯,一颗就亮堂堂的把这一块儿都照的光亮。 只是这里整修的比左音家要规矩,老旧的居民楼统一用青砖白瓦改造,门店前的小棚子穿插其中,倒有几分民国末期的复古感。 沈卿姿径直带左音来到了一个面摊前,热腾腾的白起在着寒冷的冬日里只看一眼就觉得温暖。 这个摊的摊主是一对老夫妇,一个人负责煮面配料,一个人负责收钱招揽客人,满是几十年夫妻的无言默契。 “阿姿来了,还是老样子吗?”一个听起来苍老的声音传入了左音的耳朵。 是那个面摊的老奶奶。 看样子沈卿姿是这里的老熟人了。 “嗯,两份。”沈卿姿答道。 老奶奶听到沈卿姿这么说看向了站在沈卿姿身边的左音,“阿姿还带朋友来了。” “是我的学生。”沈卿姿答道。 “挺好啊。”老奶奶脸上颇有些欣喜,她看着左音不由得多讲了两句,“我还没见过阿姿带过学生来呢,好好跟阿姿学,以后也能赚大钱呢。” 左音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奶奶,只点了下头,“嗯。” 沈卿姿也知道左音不善言辞交际,便道:“我们去找个座位先坐下吧。” “好。”左音答着,目光定格在门口的老夫妇,默默的打量着这间店四周,“你经常来这里吃吗?” 这间店什么样子的人都有,西装革履的,不修边幅的,花枝招展的,素面朝天的。 这些人都应该是沈卿姿不曾近距离接触的,却因为这一间店而产生了丝缕联系。 “不太经常了,小时候每天都来。”沈卿姿讲道,“我家之前住在这个弄堂,但是之后城市重新规划,就搬走了。” 小时候。 左音念着这个词语出神。 真想象不到,在这样一间弄堂里也曾经是沈卿姿生长的地方。 两个小朋友嬉嬉笑笑的从某个胡同踢着一颗球跑了出来,两个小姑娘都扎着同样双马尾。 一大一小,活泼可爱,笑声都就像那铜铃,清清脆脆的。 是不是,小时候的沈卿姿也跟她的meimei这样玩耍过? 两个人没有等多久,老奶奶就端着面来了。 剥开雾气,这是一个体态丰腴满脸慈祥的老人,她穿着舒适的粗布衣服,围着一个早已泛黄了的围裙,一双苍老却看着格外柔软的手把两碗面稳稳的放到了两人的面前。 “阿姿可是好久都没有来了。”老奶奶嗔怪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