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仙女人设,纵横诸国_第16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9页 (第1/2页)

    她仅仅是看了一眼,而后就收回目光,真的离开了营帐。

    诸萦没有继续在这里耽搁下去,而是回了摘星台。

    她坐在案几前,翻阅起之前写的厚厚一沓的纸,上面写满了这个时代所没有的东西,以及她做出的计划,如何实施,如何一步一步改善民生。

    迄今为止,她差不多已经将最重要的几样做出来了。

    白纸、铁器做的农具、棉花。

    纸的出现,可以使典籍更易于传播,竹简所占的地方,耗费的功夫太多了,很容易使典籍缺失不全。而白纸装订成册之后,至少不需要满屋的竹简。

    而最重要的是,诸萦已经在命匠人做活字印刷术所需的模具。

    如若桓珩的变法能成,在卫国的贵族权势定然遭到打击,则能扶持一些微末落败的士人,令他们分走贵族的权势,降低权贵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趁这个这个时机设立私塾,有教无类,活字印刷术可以降低书籍的成本,不会如天书一般高昂,可令庶民亦能识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贵族垄断的局面。

    否则,即便是一时打击了他们,所谓的闵氏、文氏,日后也会有王氏、李氏等等的新贵族出现。

    甚至在数百年后,形成一个叫门阀的怪物。

    因为庶民若是不能识字,那么能助君主处理政事的,便只能是这些贵族子弟,纵能一时打压,却总免不了倚仗。天下如此之大,总不能令国君一人处理诸事。

    而在诸萦看来,最重要的是,若是庶民不能识字,他们就永远地位卑下,认为识字者天生为贵人,而他们自己就卑贱,贵人则可以肆意打杀欺辱他们。

    对于诸萦来说,这样蒙昧的思想才是最可怕的。

    而除了识字,就是耕种。

    诸萦已经将铁器的铸造法子告诉了桓珩,桓珩亦将铸造的炉子都搭建得差不多,虽然如今冶炼的都是兵器,但也做过了农具,并且呈上来给诸萦看过,的确做得不错。

    在诸萦看来,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有了崭新农具,用曲辕犁也能省力许多,效率会更高。

    诸萦也对桓珩的变法略知一二,其中最能引得诸萦注意的便是改井田制,即便是庶民也能有私田,缴纳赋税。

    而棉花种植容易,比养蚕织绸要来得简易许多,最重要的是,可以保暖,能度过冬日的严寒。

    对于庶民而言,不过就是温饱二字。

    而诸萦已经将这些安排的差不多了。

    等到桓珩变法成功,她也能放心去其他地方寻找其他的种子。比如番薯和玉米,甚至还有那些数百年后才能流传回来的其他作物。

    既然这个时代和诸萦在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