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_超级农业强国 第1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超级农业强国 第166节 (第3/3页)

肥。

    除此之外,“农场里有30员工是本地人员,而经过磨合,所有员工都接受了中国工作模式,工作量是增加了,收入也涨了两三倍。”

    俄方与中方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譬如俄方员工坚持到点上下班、周末必须休息;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春播秋收等紧要节点需要争分夺秒,与工厂上班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解决?除了反复向员工普及农业生产的工作性质,嘉谷农场大幅提高员工工资和待遇,并设置满勤奖。

    瓦西里和诺威尔等人虽然不是很关心下层同胞们的死活,但是投资者如果对他们的同胞好点,无疑也是一个加分项。

    嘉谷可不是国内“走出去”的小投资和散户,太田明夫在这上面贬低嘉谷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对于太田明夫的咄咄逼人,齐政不屑地说道:“老实讲,天灾本就是做农业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连小小的灾害都克服不了,我很怀疑丸红商社所谓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多先进?”

    丸红商社开发的农场在“天灾”中损失惨重是一个污点,对比实在太过强烈,太田明夫闻言脸庞涨得通红。

    齐政无视被怼得无话可说的太田明夫,转头对诺威尔等人说道:“诺威尔先生,您也看到了,我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为瓦西里先生等人带来了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丰厚收益。事实俱在,土地作业也是很有钱景的,关键是要选择靠谱的合作方。”

    诺威尔听到上亿美元的收益,就已经流露出倾向了:“如果我们提供更多的土地合作,怎么合作?”

    齐政笑笑,诚恳地说道:“具体股份划分要看你们提供的土地数量,当然,你们至少会保持51以上的股份是可以确定的。”

    为了规避政策风险,让远东的合作方保持名义上的控股权是早就计划好的。但是后面的合作不会像跟这个农场一样让出六成多的股份了——千金买马骨的事情做一次就行了。

    虽然嘉谷只占据三成多的股份,但其实也没有亏:种子是自家培育的,化肥等生产资料因为灵阵的大肆掠夺使用不多,最大的成本反而是机械租赁成本了,真正算起来,投入的真金白银远比外人想象的还要低。

    所以嘉谷农业用远东的资源生产大豆,也能得到一份收益;嘉谷粮油则能得到物美价廉的高油脂大豆——至少相比于巴西大豆和美国大豆,运费上就能省了一大笔;最重要的是,随着远东合作种植面积的扩大,嘉谷自控的大豆供应有了切实的保障。

    ……

    第275章 胜利果实和一盘大棋

    别看瓦西里和诺威尔等人手里有矿,但矿总有一天会枯竭的。

    虽然远东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但其实有不少开采条件恶劣,生产成本高;开采条件相对优越的,格局也已经固定。

    当地的几乎世袭的官商家族们关系非常的密切。毕竟这帮土豪也是苏联时代捞了叶利钦时代捞,普京上台继续捞。所以大家都有历史渊源和深厚的革命基础,很多规则甚至在90年代的时候大家就已经默认好了。遵照执行就是了,分赃如何分,捞了钱如何分,那都是有规矩的。

    资源被疯狂开采,低价出售,利润被寡头攫取,并流向海外。为了减少资金流失,俄联邦政府今年竟然颁布了灰色收入可以合法化的法律。

    资金流失有没有得到改善不好说,但留下的资金,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已成必然。

    矿产行业格局已定,容不下更多资金;嘉谷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嘉谷的农业开发,不影响原有的利益阶层,还开创新的投资渠道。

    远东的权贵资本们第一次发现,土地如果开发好了,也是一个“富矿”,而且还是一个不会枯竭的“富矿”。

    当然,如果要寡头们自己开发,百分百是搞不定的,但这不是有合作者的全程生产管理吗?他们只要收集土地,上下打点关系,就能坐等收钱了——这可以说是他们最擅长的本事了。

    在这种合作中,得益的是嘉谷和远东寡头们,受损害的不过是俄罗斯和底层的毛子农民。

    不过,谁在乎呢?寡头们不会在乎,嘉谷更不会在乎。

    甚至连莫斯科都不会太在乎,毕竟大家有利益连带关系,偶尔还可以过来打打秋风。

    越是参观了嘉谷农场的大丰收,越是了解了大豆能带来的收益,权贵资本们越是心头火热。

    接下来的日子,从赤塔州,到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再到滨海边疆区,远东的权贵资本们充分展示了“地主是怎样炼成的”。

    一方面不断廉价兼并农民土地,将耕地集中连成片——至于失去耕地的农民怎么办?开荒呗,远东别的不多,荒地多的是。

    另一方面,他们甚至将手伸到了国有农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农业技术水平下降严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瓦解。齐政发现,远东诸多国有农场设备已十分陈旧,无能力耕种大片农田,不少国有农场耕地已荒置多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