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页 (第2/2页)
用户就是王府这些仆从,等攒够了一批数量,宴云河就开始在洛城内试卖,起先确实无人问津,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了铅笔的妙处,销量渐渐也上去了。 一只铅笔只卖三文钱,这个价格对于买不起墨的人来说,那可是太便宜了,一时间,铅笔就在洛城内流行起来。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说铅笔写字没有读书人的风骨,被苏墨激情怒骂,他甚至为铅笔连作三首诗,对铅笔大加褒扬,使得铅笔的名声远扬。 再一打听,原来这铅笔竟是忠王做出来的,更是无人再说铅笔低贱,不配读书人使用,借着铅笔的热度,宴云河的名望值倒是起来了,现在身体状态勉强能到五十岁的水准了。 因为笔墨纸砚是和读书人息息相关的事物,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又占据着最大的话语权,一时之间,关于摄政王应不应该退出朝堂的话题再次被人提起。 本来因为楚海德与路之言的争斗渐渐从幕后转到台前,就使不少人对左右二相颇为不满,楚海德和太后天然和小皇帝亲近,路之言只能艰难支撑。 他虽是铁杆帝党,但架不住皇帝太小,连事都不懂,自然和太后最亲近,在他心中,路之言才是大反派。 每每想到这个的时候,路之言都要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拦着宴云河,就让他这么退了。 为什么没拦着呢? 因为宴云河重病活不过三个月,他的卧底崔太医亲口告诉他的! 所以,三个月早过去了,这位王爷怎么还没死呢? 第17章 摄政王他从不骗人。 宴云河怎么可能会死?他不只活得好好的,还越活越「年轻」,连在外面跑的时间都变长了。 虽然只是五十岁的状态,宴云河感觉自己已经活了。 林正山的土地丈量也步入尾声,秋收之前,就要将新的租佃制度公布出去,宴云河现在人缘好,也不怕政策不合人心掉名望,反正他也不强制,接受不了可以走人,他绝对不拦。 这些时日宴云河巡视农田,发现了几个种地的好手,毫不犹豫重薪聘请为种田指导,这些人大多上了岁数,有着丰富的种田经验,并且有一点是宴云河比不上的,那就是对气候的把握。 习惯了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宴云河是看不准的,但农业种植又是依赖气候条件的,所以对农时的把握尤为重要。 不只如此,宴云河还给他们每人配了个识字的,以便记录他们的经验。 这次重分田地前夕,宴云河又召开了一次会议,让大家做一下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和传达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调整工作重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