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0页 (第2/2页)
意,以后州府的公田产出,务必要拿出十分之一用于救济老弱妇孺,济慈院不光在京城要有,在各大州府也要办起来,务必不让那些老弱妇孺再冻饿倒毙于街头巷尾。 这等鳏寡独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做法,得到王守仁的大力赞扬,所到之处,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 在此期间,他为威宁伯督造坟墓的事也基本完成,王家得知他还请人做了功德场,大为感激,不光把王越的佩剑送给了他,还主动出钱捐给了济慈院不少物资,至少今年过冬,只要能进入济慈院的老弱妇孺,必然不会再有挨饿受冻之苦了。 此时距离两人前后脚离开京城已有大半年,离开时还是春暖花开时节,如今却已是秋风瑟瑟,寒冬将至。 两人一同返程时,再过解州,便同去盐湖一游。 随着天气渐冷,盐湖周围的盐粒析出,形成的结晶,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极目远望,遍地洁白如雪,晃得人睁不开眼来。 当年唐代宗曾下诏赐封解州河东盐池为宝应灵庆池,还修建了盐池神庙,可见对此地的重视程度。那时河东盐池的盐利收入就占全国盐利的四分之一,而今尽管有江南海盐的量产,依然无法取代河东盐池湖盐的品质和产量。 只是刚出解州,他们就发现,官道之外,又多了一条新路,是他们来时不曾见过的。 那条新路从解州通往京城,沿途每百里设有驿馆一处,按照他们的说法,目前是负责修路和养护道路,因为这条路与以往的石板路不同,是太子殿下命人新研发出水泥路。 去年冬天除了火墙火炕这种民生日用品之外,其实小太子让人重点研发的,是水泥。 这种原料简单,工艺也不算复杂的发明,其实在古代也有替代品,如一些古城墙筑造时所用的糯米汁和石灰浆等,强度不亚于普通的水泥,因此明清时期用糯米石灰浆砌成的砖墙建筑物,能历经数百年而不倒。 只是糯米汁的成本高,而且用食物做水泥实在太浪费,朱厚照拿出后世的煅烧石灰石水泥配方,直接交给了工部,让他们建了个水泥厂,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烧出了不少的水泥原料。 趁着那些大臣们还不知道水泥的用途,朱厚照就先让人修通了两条路,一条是解州到京城的路,另一条是北京到天津卫的路。 说到底,两条都是盐路。 北方部族尚没有自己产盐的能力,他们大多数是跟边城交易,以羊马换盐,可最近几年鞑靼屡屡犯边,边城的互市也大多关闭,只有一些不怕死的私盐贩子为求暴利偷偷出关,大宗的交易还是要通过朝廷和边关守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