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对照组女配崛起了_第22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9页 (第1/2页)

    杨老师脸色难看地拦住林明德:你是谁,大庭广众的,你这么做唐米同志很难堪的知道吗?

    我送唐米女士发啦,关你什么事啦,你又系谁啦?林明德脑子灵光,马上猜到了,你系不系想追求唐米女士啦,你想追求银家,连束发都不准备的啰?

    性格保守的杨老师被他一通质问,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气得一转身就走了。

    我说的系系席啦。林明德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往杨老师身上捅了一刀,转身就追着唐米的方向走了。

    那是他的衣食父母嘛。

    而唐粒那边呢,有了第一套衣服的经验,后面倒是快了许多,大概又过了十来天,就又做了四套衣服出来。

    林明德看过之后,就跟唐粒签了合同,完了就带着五套样衣回港城了。他公司有专业的设计师,跟剧组衔接设计好服装后,再把设计稿传真过来,唐粒他们只需按照要求生产就行了。

    说白了,港城人工材料成本都高,林明德其实就是在内地找一个代工厂。

    当然,除了成本,还有工艺。

    港城那边毕竟西化风气比较重,于传统服饰上工艺没有内地这么考究,粗制滥造的剧也就罢了,高成本的精品剧,人家当然希望服装能尽量精美。

    一晃眼,到了八月。

    棉纺厂的手续都办妥了,正式改名为安县纺织制衣厂,唐粒也就成为了安县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的大股东。

    布娃娃自然也快马加鞭地投入生产了。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但没有像之前预计的那样,需要下岗一批职工,相反,所有职工还得三班倒,加班加点地干。

    因为之前工厂差点倒闭嘛,工人们尝过一次差点失业的滋味,分外珍惜这次的机会,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原先负责络筒、浆纱、织布工人,二话不说就把划样、裁剪、缝纫、整烫等等给学起来了。

    据说为了学好裁剪,有的人家里旧衣服都给剪成了布头,新衣服也裁得奇形怪状的,没法子,奇装异服地,也只能穿出来了。

    于是,这段时间,县城里的人就发现,安县纺织制衣厂的工人,穿的衣服都奇奇怪怪的,不是领口歪的,就是袖子长短不一的。

    老百姓还以为这是什么新的时尚呢,毕竟人家可是制衣厂呀,于是竟然有人就模仿上了,一时间,安县街头竟然奇装异服盛行。

    而林明德那边呢,也陆陆续续地发过来几个单子。

    这时候内地拍电影电视剧的成本还很低,几十万就能拍一部电影了,因为演员片酬也低嘛,港城和湾城成本已经很高了,毕竟那些名气大的明星,片酬已经要数百万了。

    不过服装上投入毕竟只是很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