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7页 (第1/2页)
琉球收回之后,朝廷有意无意的开始禁海,一是防止郑氏后人再起别的心思,二是防着那些流寇趁虚而入。 胤礽觑了眼他汗阿玛的神色,略带试探的说:“汗阿玛必是觉得不妥,所以没有准他所请。” 康熙则是明显不以为意,“弹丸之地,若非必要,朕无心占下。” 胤礽听罢心头一凛,果然。不怪他汗阿玛如此不上心,恐怕如今无论谁去看,大约都会觉得东瀛实在没有拿下的必要。不仅没有必要,还有徒增军费消耗。 东瀛势弱,比之高句丽的苦寒只多不少。别说与大清为敌,如今连派寇匪来sao扰都少之又少了。 胤礽的手不自觉捏紧,留着未来的强敌不能斩草除根,还真是消磨人。 他心里想什么,现在没有谁比系统更清楚了。它插话道:“殿下别急,这事还得徐徐图之。” 胤礽在心底长吐了一口气,道:“孤明白,等那不列颠的洋人走后,孤会找人从长计议。” 听完他的保证,系统才放下心来。它真怕这位殿下一冲动,立刻又谏言说同意姚启圣的请示。 大约是胤礽面色上的紧张太过明显,又或是他出神太久,撵轿内的气氛明显一变。 康熙低唤了一声:“胤礽。” “是”胤礽马上被这一声叫回了神,强笑道:“汗阿玛说什么?” 康熙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只怕他看的有些心虚才道:“没什么,朕方才问你,如今靳辅那里到底如何了?” “儿子看过他近来新上的折子,说是已经打了地基。估摸着若要全部修筑好,只怕得四五年才能成了。”胤礽重新恢复镇定,好似刚才当着天子的面走神的不是自己。 “四五年也可”康熙道,“昔年始皇修筑长城,总要十年才成。” 这还是快的了。毕竟民力有限,再加派人手,总也的四五年才行。且朝廷还要考虑投入问题。 康熙好像已经忘了儿子刚才神情恍惚之事,叹气道:“只盼着今夏不要再有洪涝便好了。” “有汗阿玛龙气庇护,大清必会风调雨顺。”胤礽奉承道, 康熙却不接话,父子两个各自沉思,御撵内和乐的气氛转眼消失大半。 回京之后没几日,徐日升正好传来消息,他们乘着不列颠人所乘之船,先走漓江过灵渠,再从湘江进长江,沿着那一脉的水系转运河,最多两个月,便可抵达京城。 胤礽收到消息后,先给杨衍裘写了封信,命他一个月之后带着自家中等的丝绸样品入京。另外,还要带着民间烧纸的粗瓷,或是陈年旧茶,粗制的胭脂水粉等东西。若是他的商船里还有余闲,只管把那些商户们积压的货物都带上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