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_第15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9页 (第2/2页)

事。

    鼓动着涨商税来给国库增收却并没有引起商人抵制(他们还不知道丁银改革也有胤礽的一份功劳),会造火炮能上马带兵征战(这个掺点水分毕竟胤礽不是主帅),会水利检测能给靳辅出主意,样样事好像都不太符合太子的身份,但是样样又都做的十分出色。

    掰手指算的人越掰越心惊,这么看来,太子真是个很好的投奔对象啊。都好要往东宫送礼表心迹了,可惜碰上了几个拦路虎。

    一个是索额图,一个是明珠。

    两人虽然没有明面上合伙,但是对胤礽的保护心态现在却差不多了。老子好不容易榜上的大腿,怎么能叫个小人污了他的名声。

    胤礽还没有收到手的贿赂,就这么被曾经的死对头合作着一起腰斩了。当然,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朝中诸臣的心里已经加重了分量。

    他还有比受人夸赞和收贿赂还要紧的事情。

    修筑大坝一旦启动,朝廷各部的就成了一台精密仪器,齿轮马上也就跟着启动了。征调民夫人力成了首要一件事。有康熙的口谕,张英的旨意拟出的也快。

    再加上几年前布置好的报纸这一渠道,大清从南到北十八省,几千万百姓很快就通过了这个宣传方式,知道了朝廷要干一件大事情,且现在急需用人,还大方的给出了每人每月三钱银子的酬劳。不拘是哪里人,只要有把子力气,欢迎到黄河边上贡献自己,为建设美好大清发光发热。

    与以往的强制征用不同,这次朝廷竟然是给钱的,竟然还给那么多。听起来真是叫人动心。

    比起种田,同样是卖力气,这每月三钱银子对人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况且这两年大家日子都比以前过的好了,家里人口也多,去两个青壮年劳动力,也不耽误家里耕种的。

    很快就有人行动了,争着到就近的官府报名,然后由官府将人一批批的运到了工事最前线。劳动力缺口是五万,旨意在报纸上传开之后,大坝工事这里汇集了至少十万人。

    靳辅本还担心春耕在眼前,他这里会招不到人的,却不想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太多了,工地上安排不开,他还特地选了黄河边上一个人少的州府当做工程大本营,令着人修建了许多简易茅草屋来给这些民夫当暂时住所。

    除了人,还有铁矿石和石灰矿,以及其他砂石材料随着被征调的人力一起,同时从各地运来。

    胤礽走之前把水泥的制作方式以笔记的形式写的清清楚楚,靳辅手底下也有工匠的,照着笔记修路子炼矿石,忙的不亦乐乎。

    筹备许久的黄河大坝工程,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开启了。(顺便说一下,这个选址,就是后世有名的那个小浪底那一段。)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