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5页 (第1/2页)
原因嘛,俄国那边有人嫉妒南怀仁,不时在沙皇那里提个反对意见,给他下个绊子什么的。 正因为俄国内部的不团结,才导致了大清获得了一年的短暂休战期。 胤礽除了给戴梓在武器上提建议给方案,这一年也异常繁忙。 不同于北边的气氛,南方的局势稳定,经济作物的价格日渐上升,商税又调整了几次。几次调整的争论,背后都有他在做推手。无他,朝廷必须要用商税上涨的的收入,冲击田税较低带来的影响。 这次cao作几乎是商场和官场的联动,商籍入朝为官的利益诱惑,导致了他们商人即使不满朝廷的税收上涨,也还是不得不服从安排。更何况他们之中还有个朝廷派出的间谍,杨衍裘。 杨衍裘在与曹寅的合作中赚了不少,虽然后来也把利益跟下头的代理分了不少,但他还是有大把的盈余可赚。富贵迷眼,使的他自然而然成了朝廷最好的代言人。 商人闭嘴了,但是文官们却有些心里不平衡。 无他,文官们发现,之前商籍科考的不公正待遇被查出之后,现在朝中的商籍话语权竟隐隐有些要与他们分庭抗礼的事态。 这让苦读多年的文官集团如何能平衡? 其实这个事情其实也怪不了任何人,透过现象看本质,手里有钱袋子的人又有了说话的权力,可不就是官途顺遂吗。 文官却不这么想,他们无论如何不愿与商籍共事,几次联名上书,闹得物议沸腾。 这风雨来的快,康熙平息的动作也不慢,他给出了一个所有文官不能拒绝的条件,大幅度上调了所有文官的薪俸。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大幅度,那真的是大幅度。 过去三品官员一个月最多几十两,现在朝堂因为收税尤其了,康熙一下提高了三倍薪俸。 所有文官就像是喷嚏打到一半却突然被人吓唬了一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反击。 皇上,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是他们文官,嘴里说着功名利禄和钱财都是粪土,也不能说完全不把钱放在眼里,毕竟他们还要生活。 文官闭嘴了,朝堂安生了。 朝堂安生了,民间却没有。因为,文人书生们,又乱起来了。 之前国家与准噶尔的大战在前,所有文人很有眼力的没有在科举之事上多嘴。但是现在战争结束了,科举在即,他们感觉到了无形的竞争压力。学子们觉得,自己是时候出来蹦跶一下彰显存在感了。 于是报纸上有了第一份个人写的,抗议朝廷不公的文章。 朝廷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找人回击,回击的主要阵地,还是在报纸上发发公文,跟学子们隔空打打口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