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页 (第1/2页)
年老如蒙真,人老心不老。上辈子他被他的徒子徒孙们称之为“美老祖”,这个称呼可非浪得虚名。 他上辈子的容貌若是放在这群学生中,蒙真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一句,无人可及。只是可惜了,现在他是一个老头模样,跟美压根就挨不上边。 可是乡试还在明年,若是他运气好,及至会试殿试一并考中,也得等到后年,距离现在起码还得两年。 上辈子做老祖的时候几百年都过来了,这一世科举总觉着日子不那么舒心,有些时候,一年一年格外磨人。 就好比现在,坐在明伦堂宽敞的课室里,本来心情好好的,却因杨教官的一句上午考策论而整个人都不好了。 杨教官这人也是奇怪,考试没个定数,并非按月按天来试学生,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意愿,今天心情好了,见窗外寒梅绽枝,想着这么好的景致不该辜负,随口而出一句关于梅的诗句,要学生们做一首五言八韵试帖诗来。 或者等到了明日,心情忽然又不好了,又会让学生们做一篇八股文。八股文枯燥乏味,为学生们所不喜。杨教官认为,独愁愁不如众愁愁,不能让他自己一人不好,不如大家一起愁吧。 明明是一个严肃正经之人,在考试上时而又不正经起来,弄得学生们也搞不明白了,他们的杨教官莫非双重人格,不然为什么老是在考试上折磨他们。 杨教官却认为他并非有意折磨学生,实是他性格如此,况且不定期考试可以帮助学生们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他也是好心,怎么能说他不正经呢。 杨教官今日布置的策问题目是关于商人社会地位高低之利弊的讨论。往朝商人社会地位都是排在四民之末,本朝自开国以来,一改往朝政策,将商人地位直接提升两阶,仅次于读书人。 然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弊端也出现了,一些个商人利用手中的银钱捐官买官,四千两银子买一个知县的官,其奉薪只有六十两银子。 这些官员为拿回捐官的钱,通常会收受贿赂,剥削民脂民膏,一心想着收钱,哪里有心为民谋事。既而吏治败坏,引起民怨,严重者可致社会动荡。 朝中不少高官重臣就是捐官得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官员贪污腐败,贿赂成风,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为此,一些贤臣良将联名上书,请求皇帝下令废止捐官政策,要想做官必须走科举这条路,以此来还朝廷气清之风。 所幸当今皇帝倒也不是个昏庸无能的,他听从官员们的提议,于昭平四年秋,废止了捐官政策。 皇令明确规定,商人不得通过捐钱的形式获得知县及其以上的官位,员外一类的清闲官职倒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