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4页 (第1/2页)
刘汕听闻此言便放心下来,只是开设一个新班而已,大不了让先生们忙碌些,多排些课程,时间紧是紧了点,总归是可以完成的任务。 况且上一届毕业的学生中,亦有几位成绩优异者留校担任助教,就目前来看,师者还是够用的。 而其他官吏,听闻使君要设立一个专门招收士族官员子弟的班级后,都不由有些心动,虽说郇州范围内没有什么大世家,但让子侄早些出去扩展人脉肯定是件好事。 一些脑子灵活的,甚至已经想到了使君此次从端门回来还带回了侄子,会否使君的亲侄儿也要进这新学馆就学呢? 一时间,家中有适龄子弟的都生出了心思,准备回去后和家人商量商量此事。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设立新学馆的计划便就此定下了。 至于新学馆的名字,姜舒思索过后,定为了“士馆”,士人便是读书人,新学馆单纯为了教育而设,取此意最为恰当。 随后经过一番详细的商议,官府又重新制定了有关郡学庠序各个学馆的学习任务、教育年限和入学条件。 蒙馆依旧为三年制,仅招收六至十二岁的适龄儿童入学,学习任务便是读写文字、基础算数、人伦道德等最基本的启蒙教育。 士馆的教育年限为六年,招收十二至十八岁的青少年,学习任务较为广泛,除人文课程的深入教育,在姜舒个人的强烈建议下,数理化同样被添入课程。 但这几门课程,原住民是比较难理解其重要性的,所以只能慢慢地影响渗入,先从玩家中招聘合适的老师编制教材,明年开始授课,争取从下一代开始注入科学思维。 再说经馆,仍是二年制教育,招收十八岁以上任何年龄阶段的学子,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不过经馆较为特殊,说是二年制,实则学生每年皆可参与官吏选拔考试,考试通过便能直接入府为吏,不通过则需再读一年,第二年若还是不通过,便要隔三年才能再次报名入学,以免浪费教育资源。 新学制制定完毕,在场所有参与讨论的官员都隐隐有种难以名状的心悸感,仿佛自己刚参与完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制度的开创。 秦商抬头凝视上方身着官袍端庄稳重的年轻刺史,心底生出思考。 如今这一政策仅在郇州实施,且选的多是底层官吏,尚且没有太大的影响,若有一日,主公当真登上大位,将此政策推向全国呢? 届时还会有中正官的存在吗? 家世与门第还会那么重要吗? 思及此,他仿佛看到一片汪洋大海正缓缓掀起巨浪,而他就乘坐在巨浪之上的大船上,不由得激动又暗怀恐惧。 · 新学制确立后不久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