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8页 (第1/2页)
孙海杰说话眼角含笑,温和又礼貌。要不是俞宇那天在体cao教室偶然听到他和潘一楠吐槽泳道“太挤”,嫌他“碍事”,他只会觉得孙海杰是一个特别关心自己的大哥哥。俞宇顿时有些委屈:明明是你想把我赶走,却非要说得和“为我好”似的。 孙海杰作为当前游泳马拉松项目一哥,他说的话在阎正面前也有几分重量。更何况,俞宇时不时被后面同学超过,或者超时休息他也看在眼里。阎正思考了一下,倒是应了下来:“海杰说得也有道理。来,俞宇,你适应高原也没多久,还是先继续低强度有氧。身体过度疲劳也不好。” 俞宇:“……” 孙海杰嘴角勾起一个浅浅的弧度,俞宇听到他身后有同泳道的运动员笑了一声。 二中的老师总是和他们说,要珍惜高中的朋友,因为出了这个校门,就很少会再遇到没心没肺对你好的人了。职业游泳队本身,就好像是一个小社会,表面上风平浪静,底下暗潮汹涌。俞宇突然意识到——鲜花与掌声,关切或是赞誉——那些东西可能都是假的。 它们像浪潮一样,随着成绩来,随着成绩走。俞宇下意识握紧了拳头。归根结底,只有硬实力才是自己的。 就这样,俞宇被打发去了最边缘的泳道8——那里塞着来见世面的汪成成,以及几个成绩平平跟不上训练的运动员,是整个集训默认的“放养区”。也就汪成成这种熊孩子极没有眼力劲儿,半点也看不出俞宇面色不快,只管自己手舞足蹈,打出热烈的水花表示“欢迎宇哥”。 俞宇瞪了他一眼:“……”欢迎个屁。 训练强度低下来,俞宇生理上压力也小了不少,可他看着孙海杰他们的训练强度又开始着急。 “你别着急啊。”陶泽波倒是很无所谓,笑着和俞宇说,“训练这个东西,从来就不是强度越大越好,而是针对你自己的身体——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优秀的运动员大多好强,整个训练基地,休息期间加训最拼命的就属程哲凡和潘一楠,经常凭一己之力,硬是触发了陶泽波监控系统上的“疲劳预警”,被陶老师好一顿念叨。 * 集训进程过半,所有运动员又统一做了一次血检。 高原上的单项竞技成绩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运动缺氧再加上高原缺氧,客观成绩肯定比不上低海拔地区的成绩。所以,高原训练结果最直观的测量并不是单项成绩进步了多少,而是血液指标。 俞宇拿到报告单,忍不住一挑眉毛。 他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原本偏左的小坐标已经移到了中间,甚至中间偏右。阎正对这个结果是又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