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页 (第1/2页)
周宸烨则对她说的另一点比较感兴趣:“钟娘子说,还可以靠报纸挖掘可用之才,可否再详细讲一下。” “你想想,一份完整的报纸,上面得有多少内容,光靠官府的人写稿,肯定写不过来的。等它在民间有了一定知名度后,就可以对外接收投稿,不论是诗赋,策论,小说,哪怕是点评朝政,只要言之有物,说得有道理,都可以刊登在上面,再加上署名,印刷给天下所有人看,我就不信会有哪个文人对上报纸不动心。” 周宸烨在心里使劲点头,其他人动不动心他不知道,反正他现在已经动心了,想想自己写的东西能广为流传,这是每一个读书人最高的梦想。有些人可能不爱做官,但是对出名没有半点抵抗力。 看到周显脸上仍旧有些犹豫,钟荧继续抛出诱饵:“人才还在其次,报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反应和引导舆论,让民间的言论有个发泄口,陛下可以通过报纸传递想要传递的思想,也可以通过投稿,看到民间主流的想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有着绝对的益处的。” 当然她没说的是,对封建统治来说,危害也是毁灭性的。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仁人志士都会选择办报纸,正是因为,报纸能影响新的社会思潮与运动,对整个社会历史进程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但这个时候,谁又能看到几十几百年后的事,只要一句能引导舆论,就够了。 周显这会也动了心,他又拿起报纸看了会,突然问道:“若是在京城开报社,你可有什么建议?” 那可就多了去了,没吃过猪rou,还没见过猪跑吗,各种影视剧里,小说里随便看一些,都足够洋洋洒洒说上一大堆。 “首先肯定是把人招够啊,负责核对文字和稿件的编辑,跑新闻的记者,印刷的小工,主编社长等等。”钟荧兴致勃勃地说着,“人找够了之后,就可以开始写稿子了,刚开始没什么人投稿,肯定要自己来,而且这还是第一份报纸,关乎着百姓对它的第一印象,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就得慎重一点。” “比如说?” 钟荧继续道:“当然是多种多样啊,内容不能太死板,直接把朝廷的政令搬上去,不然大家都没兴趣。也不能太高傲,居高临下地对百姓指指点点,否则以后投稿的人会大大减少。最好内容丰富一些,比如一份报纸一共八页,可以刊登一部分政令,后面加上重点讲解,还有一部分时事新闻,再刊登几首诗作,或是一篇小说,又或是某些趣事,笑话等都可以。” 周显心里一动:“朕的诗作能否刊登在上面?” “当然可以啊!”钟荧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正常,“有陛下带头,各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