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1页 (第2/2页)
自己的兴奋呢,秦南山出声警告:“不准嚎!” 这是在村子里,要是有狼嚎声传出去,恐怕会引起惊慌。 小白一听,立马闭上了嘴,小声地嗷呜了几声,然后又埋头把灵泉水喝了个干净。 这一天之后,小白就没再回山里,彻底在秦家扎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月以后,秦南山和宋芝芝收获了第一批蚕茧,破茧而出的蚕蛾在纸上留下蚕卵,结束了蚕的一生。 他们家当初是买了十二张蚕种的,收蚕茧也费了好一番功夫。 这个时候正值夏季,桑园里的桑树还很茂盛,足够他们再养一到两茬。 秦家村养蚕的人家都快高兴疯了,他们原本以为养蚕一年只能养一次,哪里知道养蚕的周期这么短,一年完全可以养两到三次。 而且后面几次他们都不需要再买蚕种了,破茧的蚕蛾已经留下了足够多的蚕种,他们甚至还可以靠着卖蚕种再赚一笔。 他们迫不及待想把第一批蚕茧卖出去,如果利润真的有那么高,那以后还种什么地?只养蚕就好啦。 其他没养蚕的人家肠子都快悔青了,当初完全可以和别人拼着买一张蚕种啊。 也有人说风凉话,“这蚕茧还没卖出去呢,谁知道利润是不是真有那么高?钱还没到手就开始得意,小心最后砸手里,什么都捞不着!” “就是,咱们秦家村之前没人养过蚕,谁知道到底能不能赚钱,就凭秦南山媳妇上下嘴皮子一碰,这些人就傻乎乎地听了去,幸幸苦苦地伺候那些蚕,觉得真能赚大钱,钱要是这么好赚,早就家家户户养蚕了。” 养了蚕的人家听了谢谢风凉话也是有些担心的,于是决定去一趟南阳,试试水。 买蚕种可以委托村长,但卖蚕茧他们必须得自己来。于是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带上蚕茧出发了。 “媳妇儿,咱们家的蚕茧需不需要卖了?还是再攒攒,年底一次性卖出去?” 宋芝芝直接就说:“卖。” 做生意宜早不宜迟,现在是价格高,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现在的价格会如此高,不过是占了信息交通不发达的便宜。 要是养蚕这门手艺普及了,以后就没这么容易赚钱了。 宋芝芝算了算,刨去买蚕种的钱,这一批他们怎么着也能赚三百多两银子,等养到年底,可能还会有两批,今年一年他们家就能有上千两的收入! 而其他人家,只要桑叶足够,一年赚个几十两根本不成问题。 “我觉得咱们家养两年就足够了。” 秦南山赞同,不管做什么,都是第一批人能得到的利润最多,再过几年,要是养的人多了,利润自然就会降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