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页 (第2/2页)
十点半,许春秀忙完知青点的大锅饭归家了,不多时,村里社员也扛着锄头下了工,老姜家热闹起来,媳妇儿做饭,男爷们儿也不闲着,挑水担柴,各有各的活计。 家里的艾草不多了,老太太在席子上坐了一上午,也想活动活动腿脚,背着竹筐去屋后割艾草,当然了,屁股后头还跟着个好大儿。 “娘,您干啥去啊?” “去屋后割艾草。” “我跟您一块儿去。” “行啊。” 老姜家的屋后,有不少嫩绿的野艾草,艾草生命力强,随便一长,就是翠绿翠绿的一大片。 母子俩来了屋后,刚巧来了一阵风,空气都是浓烈的艾草香。 姜四:“娘,咱们割多少啊?” “家里用的多,把背篓装满吧,用不完就在院子里放着。”沈荷笑着开口。 姜四点了点头,艾草越割长的越旺,手下的镰刀边上咔嚓咔嚓,沈荷弯腰把艾草装进背篓里,没一会儿背篓就装满了,路边还有些新鲜的蕨菜。 沈荷见了一块挖了些回家,初夏的蕨菜最是鲜嫩美味。 老姜家中午的饭桌上就多了一盘凉拌蕨菜,新鲜爽口,很是开胃,大家伙儿吃的都很过瘾。 吃了晌午饭,蛋娃儿的头发扎扎的,小哥俩的头发长的跟小刺猬一样。 沈荷瞧着不爽朗,唤了小哥俩来一问,原来俩娃儿也觉得自个儿的头发太长了,洗澡睡觉都不舒服。 “这好说啊,娘咱家有推子,给俩小子推推就行。” 陈秀英从屋里把推头的推子拿出来,去镇上推一次头就要两毛钱,这两毛钱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不是笔小钱了。 陈秀英姥爷在民国的时候是推头匠,就靠着给人理发推头挣一家子嚼口的毛票。 等到老爷子年老了,家里吃饭的家伙就当成传家宝传了下来。 陈秀英没出嫁的时候,最得老爷子的疼爱,推头的推子就成了她的陪嫁。 “那感情好,有大嫂的推子,咱家这两小子就省钱了。” 财迷四丫妈是最喜欢不花钱的事儿了。 以前家里的娃儿都是姜大给推头,今个儿也不例外,姜大拿了推子,找来一块破床单围了俩小子,用剪刀比划了下,一顿麻溜cao作,两个光溜溜的小光头就新鲜出炉了。 ”咋样啊?” 姜大抖了抖床单上的碎头发,嘚瑟道。 “爹,晚上睡觉凉快了。” 黑娃儿对着镜子照了又照,觉得自个儿很时髦。 蛋娃儿更是开心,捧着小脸儿乐滋滋地,摇头晃脑的那个美啊。 “奶,好看不?”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