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页 (第1/2页)
好在,如今沈荷想吃的家里也都有,她这会儿就馋那个玉米面蒸出来的甜发糕,和面时加点儿山蜂蜜,撒上几个红枣干,蒸出来松软可口,又不粘牙,可比后世的蛋糕好吃太多了。 前头陈秀英回娘家,娘家嫂子蒸了一锅发糕,她带回来几个给家里人尝鲜,沈荷吃了一个,觉得挺好吃,就琢磨着啥时候自家蒸一锅吃,就是家里的玉米面不多了。 一大家子还要吃饭呢,就盼着秋收后,村里分了粮食,把棒子磨成玉米面,回家蒸发糕。 这念头,姜大兄弟仨自然不知道。 要是几个好大儿知道了,家里的那点儿玉米面可就保不住了,老母亲喜欢吃,老姜家啥舍不得啊。 平日在家里,沈荷也嫌弃几个好大儿腻歪,现在跟村里的老太太一起,说说笑笑,还能干活挣点钱儿,多好。 “今年的棒子长的真好。” “是呀。” “看看这棒子多大啊,等队里分了粮食,多磨上几袋玉米面,等冬天我老婆子就躺炕上喝玉米糊糊!享福啊。” 干了一上午活儿,一车又一车黄澄澄的玉米从田埂上运过来。 秋老虎肆虐,外头还是热的发慌。 去年,隔壁有个生产队叫红旗生产队,为了抢交公粮,提前几天让公社社员和下放的知青到地里掰棒子,大中午的也不让人休息。 没想到,天儿太热了,有两个身娇体弱的女知青直接在棒子地里撅过去,中暑了。 这下子可好了,人仰马翻的抢救人不说,公社里人也怕啊,生怕下一个中暑的就是自个儿,干活拖拖拉拉的,到了秋上,又是最后一个交公粮的。 红旗生产队的领导本来想当个生产标兵的,没想到到最后,还是个大末了,挨了领导一顿狠批,也成了公社里的笑话。 有了红旗生产队的前车之鉴,今年秋收,全公社的生产队领导一见日头上来了,天热了,立马吹哨子喊喇叭的,让社员们下工。 有多干了一会儿的社员,老书记见了吹胡子瞪眼的,上来把人骂跑了。 “臭小子,让你休息不休息!找揍呢!” 老书记轻易不发威,一生气起来全村人都害怕。 沈荷这里,一群老头头老太太们早早就回家歇着了。 没一会儿,姜大也领着一大家子回来了。 黑娃儿和蛋娃儿两个臭小子“呜哇呜哇”闯进门,俩小子胳膊肘子上全都是小红包和红道道儿。 几个当妈的心疼啊,忙问是咋回事啊。 黑娃儿还是呜哇呜哇的,原来是两个小崽子和村子里的小娃儿们在棒子地里疯跑。 外头天热,一群小娃儿就穿着背心裤衩,呜哇哇在棒子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