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页 (第1/2页)
二大爷老两口没儿子,腿脚又不好,从村里到县城来回小百里山路,奔波劳累的,老两口实在吃不消,遂主动把自家的毛驴车贡献出来,让姜大兄弟几个顺便帮着采买些过年的年货。 姜大几人欣然同意。 等几个小豆丁都爬上了车,姜大骑上自行车载着大丫在前头开路,姜二就“得得得”赶着毛驴载着一群人,在后头跟着出了村。 家里捣乱的小豆丁们走人了。 沈荷就麻利带着儿媳妇们洗手揉面,开始蒸喜馍馍。 老姜家用来蒸馍馍的面粉是用自家种的小麦磨成的,虽没有县城卖的白面精白,却带着纯然的麦香。 蒸馒头的发面里,陈秀英还揉进一小块猪油,这样蒸出来的馍馍香甜松软,更好吃。 在大溪村,过年蒸的喜馍馍越大越喜庆,不仅要大,喜馍馍更要好看漂亮。 大年初一,家里的喜馍馍可是要端出来请乡邻们品尝的,是以家里蒸的馒头一定要好看还要好吃,这样才有面子,乡邻们吃的馍馍越好吃,讲出来的吉祥话就越多,越吉利,家里来年生活就会吉祥开泰。 老姜家就沈老太和陈秀英蒸出来的花馍馍最好看体面。 今年,还是陈秀英跟家婆一块儿蒸馍馍。 许春秀和吴凤就负责打下手。 陈秀英那是天生的手巧,沈荷有沈老太的记忆,揉起馒头来也算是得心应手。 面团揉搓光滑,用擀面杖两面压一下,揉成挤压好的长剂擀成圆形的面饼,用刀子对角切十字刀,留出中间,把对面的面皮捏合,四角中间加一颗红枣,面团绕着红枣盘起来,这样漂亮的花馍馍就做好了。 庄户人家蒸馍馍图的就是耐看好吃,沈荷和陈秀英的手都快,蒸了一锅枣花馍馍,并蒸了一锅桃心馍馍,等到上了锅,想着热腾腾的馒头出锅该多白胖喜庆,许春秀别提多羡慕了,就央求家婆教她蒸喜馍馍。 吴凤也想跟着学,沈荷笑眯眯应下,说等下次蒸馒头就教。 这会儿该准备剁馅儿包饺子了。 大溪村的习俗,过年的头几天村人是不能开火的。 是以要在二十九这天蒸好馒头,包好饺子,放在缸里冻着。 腊月三十就是除夕,要忙着准备年夜饭,这都是有数儿的。 许春秀几个自然是知道的,忙点头应了,把面板搬到院子里,婆媳几个叮叮当当的切白菜剁rou,许春秀大着肚子,就在一边儿剥葱,准备包饺子过年。 沈荷把泡好的山蘑菇木耳拿出来,让大媳妇剁碎了,加在馅里加味儿。 婆媳几个忙的热火朝天。 门外的响起了毛驴车的“得得得”声,还有家里几个小豆丁欢快活波的小奶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