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0页 (第2/2页)
开口。 城门之上,惠正青负手站在高处,远远地看着这一幕,不由得喃喃自语:“民心可用啊……” …… 沈伯文一行人来时是这么多人,走的时候,却又少了一些人。 左母亲自上门,为左宏吉求娶唐晴,在问过她的意思之后,周如玉便做主,替她备了点嫁妆,亲自送嫁,总算是在离开之前,将这场婚事办妥了。 原本沈伯文以为唐阔许是要跟着妹子留下来,却未曾想到他挠了挠头,说还是想跟着老爷,多学点有用的东西,将来也好做个有用的人。 沈伯文没有拒绝他。 这一次,珏哥儿并没有跟着他们走,依然留在紫阳书院读书,他年岁渐长,已经到了能够独自在外求学的年纪,更何况,除了谭周这个书童之外,还有鲁师爷与阎师爷的儿子陪着他一块儿在书院读书,并不算是孤身一人。 说到底,还是因为福州府与南阳府之间的距离,与兴化府之间差不了多少,只是方向不同罢了,等他们在安阳安顿下来,再派人接珏哥儿回去一趟认认门,更顺理成章,也不会耽误他的学业。 至于两位师爷。 鲁师爷兴致勃勃,在路途中还能经常跟沈伯文谈天说地,分析南阳府的情况,颇有些随遇而安的惬意。 而阎师爷的神色当中却带了些隐约焦躁和郁闷,虽不怎么明显,但沈伯文都看在眼里,暂且按下不表罢了。 …… 他们一行人在路上花了十几日,眼看着一路上的景象逐渐变得凋敝,荒凉。 距离南阳府越近,就与兴化府的差异越大。 沈伯文尽收眼底,面上神色却没有什么变化。 他一早就已经做过思想准备,眼下种种,暂且都还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 他已经不是刚刚外放,还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在兴化府的这段时间,他收获了许多,做起事来自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章程,将家人安置好之后,便带着两位师爷去了府衙。 府衙原本的吏目们剩的也不多了,先前叛军进城,没跑掉的都被抹了脖子。 沈伯文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并没有现在就招人的打算,照例先通过当地人以及各类尚存的资料,比如鱼鳞册等,用以熟悉当地情况,再实地走访调查。 半个月后,他总算是初步摸清了南阳府的情况。 心里有了底,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亲自带人进山,招抚流民。 一开始并不容易,因为他这个新来的知府,在南阳县中并没有什么名声,而躲进山里的流民们,先前则被卫国公带来的精兵们吓破了胆,后来一听是官府来人,便被吓得躲进深山,不敢冒头,沈伯文连续跑了好几趟,每次都只能见到慌忙逃窜的流民背影。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