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0页 (第1/2页)
常燕熹见门帘一动,问:“是谁?”常嬷嬷忙回:“送晚膳来。”听得允了提着食盒小心进房,也不敢乱顾瞄看,把盒里饭菜端在桌上,听二爷说再拿一副碗筷来,她早有准备,连忙拿出摆好,拨了两碗饭,这才退下。 “坐下用膳。”常燕熹执起筷箸挟菜:“你有一顿饭的功夫考虑。” 潘莺闻那香味直往鼻底钻,她一天奔波滴米未沾,不自觉坐下,桌上吃食很简单,一盘椿芽烧豆腐,一盘麻油倒笃菜炒春笋,一盘大块的家常烧rou,一碗茭儿菜虾皮汤。 她端起碗吃,虽食不知味,但确实饿的难受。 常燕熹觉得今晚的菜比旁时烧得入味,看她只扒饭不挑菜,挟起块烧rou咬去肥白,把精瘦一块丢她碗里。 潘莺满腹心事,未曾注意旁的,她忽然问:“能保住我阿弟的功名么?” “前三甲定是不成。”常燕熹不缓不疾:“但可保他榜上有名!” 潘莺没再多话了,用罢饭,起身告辞,常燕熹随她去,自吃茶解腻。 她走至帘前又顿住,开口道:“我等常大人的信儿。”这便是答应了。 她听他“嗯”了一声,便头也不回地离去。 常燕熹放下手中茶,走至窗前,窗外的夜色渐黑,常嬷嬷拎着一盏红笼照路,映得她白色小衫泛起老酒黄,未喝却已让人酩酊。 不由噙起嘴角,她不是最重情爱麽,前世里总说对他爱不起,甚弃之如敝履,怎这会儿却只字不提。 他们倒底都变了。 常嬷嬷送潘莺到大门外,自拎着红笼往回走,穿园撞见肖姨娘带着丫鬟,好似在等着她似的,连忙上前问安。 肖姨娘笑道:“才炖了燕窝粥,你前头引着些,我这给老爷送去。” 常嬷嬷忙道声好,侧走在青石板沿边儿,尽把灯笼照亮她脚下。 肖姨娘笑问:“听闻老爷今带回个小妇人?确是妇人而不是姑娘?她长得什么模样?” 常嬷嬷回话:“是个妇人,估摸十八九岁,松挽发髻,只插银簪,未戴花钗,衣衫简素,没缠足,显然个贫寒娘子,却春nongnong的脸儿,嘴角搭着或翘着都是风流样,十分的人材。” 有词曰:郎心轻薄好似风间絮,哪知妾心乱成一窝丝 。 肖姨娘抿起嘴唇问:“老爷打算要收了她么?” 常嬷嬷道:“姨娘好多的心,老爷房里有你三个都不耐烦,平白再招来个作甚。” 肖姨娘听得心一撕,压低声冷笑:“嬷嬷说话好伤人,老爷自个都认马上打仗伤了那话儿,怎变成不耐烦我们了!” 常嬷嬷怔了怔:“是老奴说错话,姨娘勿怪。”暗自琢磨,老爷要是伤了,那三天岔五污的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