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页 (第2/2页)
于渚。今鸣皋书院诸位贤才远来,正是清鸣从野于天,潜鱼渊浮于渚。千年明堂,一时盛事,莘莘学子,与有荣焉。” 这一番言辞,既借鸣皋书院的名号来由,巧妙地恭维了对方,又援明堂自居,不失己方身份。高台之上,胡仪与常友兰均拈须微笑。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忽道:“惟有一桩细处,学生颇觉难决。辩难言语之际,若是指称姓名,一则彼此尚不熟悉,难免张冠李戴;二则台下亦未尽知各人名号,听闻某名某号,不免如堕云雾,交相打探,哓哓嚷嚷。” 胡仪再没料到,他竟是说称呼之事,这还真是细得不能再细的细务。愕然之下,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为好?” 宗越抬手道:“依学生之见,莫若以他物指代,譬如,太学五人,便为太甲乙丙丁戊。鸣皋诸位,可称鸣松柏梅竹茶。” 这话一出,台上站着的论辩之士,无论太学还是鸣皋书院的人,都纷纷露出恼怒嫉恨颜色。 文人爱名,乃是天性。这一建议,生生掐断了他们借此邀才扬名的机会。 他宗远陌适才已被祭酒隆重介绍,无人不识。刚占了便宜,回头就想断了别人的路,这样过河拆桥的恶行,直令人发指。 胡仪皱眉,侧身与常友兰商议。常友兰看了看台上众学子的神色,心有所明。 隔着中间一把硕大的空椅子,不好细说,只好微笑道:“祭酒,此子所言,颇得古贤者隐名旨趣。” 他崇古,看不惯时下追名逐利的风气,自是觉得宗越此议,大合他老人家务求贞静之意。 胡仪心中亦有此意,与常友兰一拍即合:“好,就照你所言。” 宗越躬身谢过,又补充一句:“若是某场之中,殿下亲至,则如何称呼,当由殿下决定。” 胡仪与常友兰均点头:“这个自然。” 这话落定,原本暗中恼恨的诸位学子眉宇倏然一展,彼此互换眼神,各自暗松口气。宗远陌总算为大家留了条后路,不算太过失心疯。 邀名于众,只是一时热闹。能在太子面前露脸,让太子记住自己姓名观点,这才是众人心中最紧要最关切之事。 去年一年,朝廷通过科考、官学两途,共计取士一万七千余名。 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不过辗转于各路道之间,成为茫茫宦海一浮浪罢了。 得能选入论辩队的都是两学的俊彦,各负凌云之志。自是期望能入储君之眼,将来简在帝心,为出将拜相提前铺路。 台上各有所思,台下也议论纷纷。 有人说宗越古板不识人情,得罪人而不自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