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页 (第2/2页)
当丰贤楼的钟声传到这里时,东渝国的文武百官们才又理过衣裳,肃正面色,在宦官尖锐的传令声中,穿过廊阁,踏入启明殿,在自己的位置上入定站好。 苍明帝登上正位,百官三呼万岁,东渝国每日的朝会才按例进行。 东渝国历经六朝,从立国之初至今夕已整整五百六十年,期间宴会丝竹搭就着金戈铁马在岁月的长河中漾不起半点波澜。直至苍明帝即位,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乱,原附属臣国纷纷叛离,挥军而下,意图攻占中原。 历时三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后在以贺沥作为主帅的敖原之战中,东渝国胜势已定,举国欢庆。 又三年敖原之战中败于贺沥的密尔东卷土重来,大军压境,而东渝经连年战乱元气大伤,虽有将在却无兵可点。无奈之下东渝只好向邻国西埕寻求合作,然邻国趁火打劫,提出一系列不平等条款,纵使东渝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也难以满足邻国贪婪无餍之心。不满足微毫之利的西埕伙同密尔东意图缠食东渝边境。 东渝危急存亡之际,贺沥再次挺身而出率三万大军经数月苦战于边界束凉坑杀敌军约八万余人,手段之毒辣震惊内臣外邦。 此一役后各国与东渝重新缔结条约,允诺永不犯疆,而贺沥一跃成为苍明帝的肱骨之臣,与文端颐一同辅佐少年天子,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然白驹过隙,当年染神刻骨的关于定国大将军贺沥的传说在和平盛世的烟火之中熏染地愈发薄弱。苍明帝重文轻武已成定势,少年将军的英姿只是镌刻在了英烈亡魂及故人的梦中。 待丰贤楼的钟声再响时,早朝已然散去。 出了殿门群臣不见上朝时的拘谨规束,关系好的搭着伴儿走出宫门。 宫内不许喧哗,宫外则又是另一番天地。 文端颐长子文奕炜刚定下一门亲事,正是喜气盈门的时候,再加上文阁老身居高位,位于文官之首,不少人争相前去道贺,讨上一杯喜酒。 “一定,一定,到时还请诸位务必赏脸。”文端颐笑着从人群中走出来,看见贺沥正欲上马,赶紧叫住,“贺兄,且慢!” 此刻贺沥一只脚踩在马蹬上,听见文端颐叫他,贺沥动作凝住,上下皆不得宜,不过抬眼瞧见文端颐那张招人厌的脸,贺沥不再多想干脆翻身上马,下巴微扬,“何事?” 此番作态文端颐虽不觉得有何不妥,但不远处站着的文官们一脸义愤填膺。 “贺将军太过目中无人,阁老同他好生说话,他竟这般作态,不愧是莽夫。” “官职没有阁老高,脾气却比阁老大。怨不得这些年陛下愈发不待见他。”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