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388节 (第1/2页)
他想,等打完这一仗再休息,或许也不会让法国造成太大的动荡。 康熙想起十几年前,他第一次和路易十四通信时,路易十四在书信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睥睨一切的霸气和勇气。 现在这个垂垂老矣的法国国王,只剩下了对王位的执著和失去权力的恐惧。 康熙看着现在的路易十四,仿佛看到了垂垂老矣的自己。 当自己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活的思想,当自己虽然想继续勤政却因为身体原因只能怠政和妥协的时候,这个皇帝是不是当得有点可悲? 还好,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康熙最终放弃了与路易十四的交流,也没有告诉路易十四,他就是远在大清的路易十四的笔友。 康熙真的是一个很爱冒险的人。 他本来决定,如果路易十四能壮士断腕,他就向路易十四透露身份,然后加深两国贸易,互通有无,稍稍替法国减轻一些负担。 康熙相信,拥有一个壮士断腕的帝王的法国,在路易十四死前,都能让大清有利可图。他愿意付出一些投资。 但路易十四让他失望了,他便走了。 路易十四不肯停战,其他国家也只能打下去。 大清的使臣们仍旧徒劳无用地劝说各国国王贵族,大清的商人们协助各国稍稍有良心的贵族和国王运粮食。 让大清人惊讶的是,大寒灾蔓延整个欧洲,但德意志诸国卖给法国、荷兰、英国的谷物,居然不比已经为这个大寒灾“大市场”攒了十几年家底的大清少。 诚然,大清的粮草还要用在其他方面。 比如支持远征噶尔丹,比如平定安南叛乱,比如支撑大清海军消耗……但有准备的大清,卖出去的粮食居然和毫无准备的、同样遭遇大寒灾的德意志诸国几乎打平,实在是让人不敢相信。 康熙还以为德意志诸国有什么积攒粮食的奇迹,特意扛着严寒去考察了一番。 考察的结果,让康熙沉默并愤怒了。 康熙虽算是一个在封建朝代勉强能说爱民的皇帝,但皇帝嘛,道德感就那样,你要说多爱民,其实也说不上。只是爱民和统治稳定搭上边,所以大部分封建皇帝才爱民。 就算这样,康熙都愤怒了。 德意志诸国卖粮食卖得欢,他们的平民大批大批死在了寒冷的冬季。 康熙知道华夏乱世中,也会有人吃土、人吃人的惨剧。 他的治下,也有因为官吏盘剥和遇到水灾、蝗灾过不下去而逃进山里的人。 但康熙好歹还会赈灾,还会想方设法让那些把百姓逼反的人滚蛋。 德意志的贵族们只会派他们高贵的骑士们挨家挨户踹门抢粮食,连一点点谷糠都不放过。 大清卖给他们的粮食,他们也迅速倒手转卖给其他国家。 德意志那些国家太小了,平民太分散了,他们就算反抗都组织不起来力量。 所以德意志诸国的贵族可以放心盘剥那些平民,完全不用担心他们饿疯后造反。 至于平民死光了,这不是还能从其他地方抓人吗? 这还能算国家吗?康熙陷入沉思。 他很快想起了顾炎武的话。 “这是文明之争。” 康熙闭上眼,直面乱世外国平民惨状的震撼,让他心中许多信念动摇。 康熙回到荷兰的庄园,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本书。 一本名为《火种》的书。 这书不知是谁所写,已经在海外暗暗传播了许多年。当初胤礽出海时,就带回了这本书。 康熙已经将这本书列为禁书,不准其在大清传播。 但这种禁书,他本人肯定是会细细研读的。 这一本《火种》,已经被康熙摩挲出毛边,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标注。 康熙越看越害怕,害怕到想要联合欧洲其他国王,一同禁掉这本书。 但现在,康熙放弃了这个打算。 他不是不想禁这本书了,而是知道没用。 因为求生是人的本能,向往光明是人的本能。欧洲的平民快活不下去的时候,越是禁止的事,他们就越会做。 就像是他惧怕大清的灭亡,但也很明白,如果大清连续出两三个昏君,立刻就会灭亡,谁也救不了。 杀人、禁书、高压统治,统统没用。 就像是前明,它难道是亡在大清手中吗? 不,它是亡在连绵的天灾、内斗不止的官员、有心无力或者无心也无力的明朝皇帝手中。 大清只是进入了这间已经烂掉了的屋子,成为了新的主人而已。 如果大清灭亡,也一定是亡在没用的大清皇帝、大清官员手中。 “唉。”康熙合上书,“保成肯定没问题。朕和保成也能看护好保成的儿子,保成的孙子就由保成自己看着。至于再后来的子孙……朕看不了那么远。” 康熙说完这话,失笑。 他想起,自己看不到那么远,他的宝贝儿子却已经在为大清灭亡后,爱新觉罗子孙该如何生活做准备。 比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