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4页 (第2/2页)
梁听不懂、也没兴趣,他总奇怪,唱了那么久,怎么总停在同一个字上。 有时候,柳苑带着他去看戏,他也总是在台下乱跑,根本坐不住,只有武戏时才会专心看。 后来柳苑的年纪渐渐大了,老人家气血不足,嗓子越发干。再后来柳苑不听戏也不唱戏了。犹记得有一次,老人只吊了一嗓子,小以梁就歪着脑袋问她:“奶奶,你有一个音岔了。”那时柳苑的表情黯了黯,接着就蹲下身捏了捏乔以梁的脸,也算是欣慰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她开怀道:“以梁真棒,对音乐这么敏锐,一点点瑕疵都听出来了。”被这样的老戏骨手把手养大,其实,也就奠定了乔以梁超出常人的艺术涵养与音乐天赋。 也因此,乔以梁给童阿狸的建议真是如雷一样劈得童阿狸找不着了北,他说,“那你就唱戏吧。” 第109章 唱戏!!!!!!! “我不会啊!”童阿狸几近吓傻。 “那就先看。” 为了不让小狐狸蹦起来摔倒,乔以梁温热的手压住了童阿狸的肩膀,力道是恰到好处的柔软又有力量。语气也是十分笃定,他说:“乖,你能行。” 童阿狸委屈地抬起脸,对上他信任的眸光,双目清澈温软,心底却根本没谱,“能行么?”别这样啊!( ⊙ o ⊙)!她别是跑上去丢人的吧?!京剧!!!!三哥你要不要这么牛啊!她敢打赌就算有人站在台上唱山路十八弯也没人会唱京剧啊!!!国粹啊亲!她是结巴啊亲! 童阿狸几近疯魔,却听乔以梁无比认真地说,“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想要的就是他能得到的。他灵魂的*就是他命运的先知。你想赢,你就能赢。” 一句话,大定乾坤,童小狐狸嘟嘟嘴,豪气冲天不过两个字,“我唱!”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给高宗弘历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之后,“四喜”、“和春”、“春台”徽班也相续进京,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也就是京剧由来的标志。 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的辛勤劳动,包括对其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反复推敲,京剧才能成为我们今日为之骄傲的国粹。 乔以梁在影音室给童阿狸播放的片子,正是柳苑当年主演的京剧电影《王宝钏》。 上回,乔以梁带着童阿狸去西安,俩人逛了不少地方,法门寺,无字碑,华清池,兵马俑,大雁塔等等,就偏偏没有去寒窑。 寒窑就在西安城南大雁塔附近的武家坡上,在大雁塔时,他们俩却一致地对这只要顺道多走几脚路就能看到的地方不屑一顾。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