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页 (第1/2页)
据今人所编《对联集锦》载,相传清代的时候,江南某地有一位名士,游览四川成都望江楼薛涛故居时,触景生情,写了一句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位名士在成都住了半年,日日登上望江楼,天天苦思冥想,却始终对不出理想的下联,因此,郁郁回乡去了。百多年来,到望江楼的游客成千上万,有谁能续此下联呢? 无数文人贡献出来: 问天台,问天阙,问天台中问天阙,天台何年,天阙何年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景万年 思神州,思神筹,思神州时思神筹,神筹万代,神州万代 (……) 第18章 以咏歌言志向 青云书院,枫林。 时节未入深秋,枫叶还未红透,黄色的枫叶也已开得漫山遍野,映着那蓝天白云,房屋瓦舍,清泉水流,倒像一幅清浅的水墨画。青云学子的居所,就在这层林尽染之中。 穿过露天穿堂和长长的抄手走廊,路过一道山道,盘旋曲折。闻得流水声越来越响,草木芳香愈浓烈,再进得一道古朴的垂花门,众学子眼前一片开阔明朗。 此时,日薄西山。清溪幽幽,枫树掩映之中,伫立起间间雅筑。此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众学子沉迷在如画的景色之中,耳边传来李为教务长的朗朗之音。 “此乃青云雅筑,为青云学子居所。每人一间。另,青云书院实行旬休制,每十二日可休沐两日,其余时日皆不得迈出书院一步。” 又有数名书童捧了一叠白色衣物走了过来。 “青云学子,皆统一以青云带束发,着青云服。” 李为教务长为每位学子安排了不同的房号,再嘱咐了一些事宜,便自去了。 众人领了青云服,推开一扇扇简朴的小门。 房间内陈设正好,一床、一桌、一椅、一柜,棉被等琐碎之物皆已备齐。 映着窗外那满山枫叶,此间煞是一块读书妙地。 第二日,众人就奉上了各自的束修。 云子陌和容城囊中羞涩,也没有假装慷慨,只拿卖菱角得来的银子好言托了书院里的厨子下山买了些许材料,又去后山取了毛驴一路驮来的锅碗瓢盆,自制了一些糕点奉上。 云子陌此举,夫子们笑纳,却被一些以齐珩带头的学子们暗暗嘲讽了许久。 终于到了讲学第一日。 青云雅筑内,青云学子皆束了青云带,着了青云服。 他们三五成群,走过枫林、越过山道、再穿过那长长的抄手走廊,从青云雅筑翩翩行至青云讲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