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单亲mama_第7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页 (第1/2页)

    “今晚我和晓丽谈谈,问问她的意见,如果晓丽也想转学那我们明天就不来了。”

    校长说:

    “就为了今天的事儿转学?不至于。”

    欧荣说:

    “不只是因为孩子打架的事,而是从这件事上面我看到了问题。”

    “校长,你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自从来到京市后我一直都很忙,忽略了晓丽。”

    “能注意到晓丽的心理问题足以说明你们都是好老师,这间学校名副其实,是京市最好的学校,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想要晓丽进来读书。”

    “但我却没有考虑好,最好的是不是最适合晓丽的?”

    “晓丽从小在乡下长大,而这里的孩子们全是京市中的天之骄子们,就算我能让晓丽过上不逊色于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成长的环境也差的太大了。”

    “晓丽初来乍到,可能选个普通的学校才对,最起码类似的成长环境,她会更加容易融入进去。”

    “而且小学的课程简单,也不是非要找名师,是我想左了。”

    欧荣说出这种话校长也的确无话可说。

    虽然现在外头天天喊口号说劳动最光荣,贫农是最好的成分,鼓励知识分子下乡建设新农村。

    但实际上城里人在乡下人面前还是有优越感的,大家嘴上说人人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但真的平等了吗?

    妇女真的有过得好一点吗?

    打老婆,溺死女婴,虐待儿媳妇的事情仍然层出不穷。

    异样的眼光永远都是存在的。

    晓丽mama说的对,普通学校里的学生们虽然也是城里人,但大部分都是厂里招工后转的城市户口,这些人进城之前都是附近生产队的农民。

    就是本地人,也有很多在附近生产队里的亲戚,虽然仍然有优越感,但只有一点点,不严重,他们的孩子们对乡下孩子友好很多。

    ◎最新评论:

    【撒花】

    -完-

    第41章 、转学

    ◎错误的撩妹方式◎

    不像他们学校,孩子们的家长,不是这个长,就是那个委,再不就是科研人员,全是高精尖人才。

    不是说家长们歧视农村人,而是家长们的父母,亲戚。

    为华国工作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的思想和素质都很高,反而不会歧视农民群众,但他们太忙了,华国太缺人才了。

    他们忙的没办法照顾孩子,几乎都是接家里的老人家来城里帮忙带孩子。

    但帮他们带孩子的父母,家人,尤其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前的老人,如孙乐奶奶这样的,思想顽固,封建陋习难改。

    那是她们遵守了一辈子的规则,刻在了骨子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