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4页 (第2/2页)
位导师。 ——沈隽、唐久、艾思雯坐在导师位。 节目组请的主持人是圈内一位有名的、学识渊博的主持人,彭轩。 彭轩来了个开场白,熟练轻松语气调侃又不失热情,他妙语连珠介绍了三位导师,镜头一一切给三位编剧老师。 乔羽想,后期到时候肯定会在每位导师的介绍处打上他们的代表作。 不知道待会儿介绍他们七个人的时候,自己在后期那里能不能拥有一个《海上月》的代表作。 不能也没关系。他会继续努力的。 彭轩已经到了介绍作者们的环节,镜头切到谁,谁就冲镜头笑一下,然后跟‘观众’打招呼。 乔羽的位子在第二个,七人组的位子是按年龄排列的,他在七人中是‘二哥’,陶宁比他大一岁,在他左侧,他右侧是贺斌。 彭轩介绍完后,语气激动道:“好了,话不多说,首先进入我们的故事接龙环节!——《我笔下的神奇世界》第一个世界!” 他说了一遍规则——编剧老师每个人给出两个关键词,因为有七位作者,所以,关键词要有七个,第七个关键词编剧老师共同商议给出。 七位作者可以任意选择关键词,创作出不少于五百字不多于两千字的小故事,而且还要接起来。 这很有挑战,但也足够有趣。 竞争激烈才好玩嘛。 沈隽先给了两个关键词——【机械臂,垃圾。】 这两个词呈现在大屏幕上,镜头也切了特写。 彭轩直呼好家伙:“机械臂,垃圾,这两个词还真是不挨边啊,七位作者的表情都凝重起来了,加油哦!”他笑道,“来,我们看看唐老师会给什么关键词。” 镜头拉向唐久,唐久低头写下两个关键词——【恐怖,奇异恩典。】 彭轩挑了挑眉:“哇哦,唐老师这两个词也不遑多让,让我们问问七位作者,你们知道奇异恩典是什么吗?” 七位中有五位都知道,沈卓然和陶宁不知道。 镜头给了乔羽:“乔羽,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奇异恩典》由英国牧师约翰·牛顿作于1779年,开始是一首传统的民谣,或黑人灵歌,它表达了宗教的忠诚,其中包含着一个平淡但是极富深意的赎罪的故事。①”乔羽解释道,“歌的主题和《圣经》的主旨相符:忏悔、感恩、赎罪、重生。歌词简洁,充满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约翰·牛顿的生命见证——他本是一名黑奴船长,无恶不作,后来反而沦落非洲。在一次暴风雨的海上,他蒙上帝的拯救,于是决心痛改前非,奉献一生,宣扬上帝的福音,成为19世纪的传道人……这首诗歌就是他一生得拯救的见证。②”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