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页 (第2/2页)
为这些种种缘由,朝廷禁止印刷有关策论的文字。 所以如何对答策题,也变成了许多学子最为难的地方。 好在并非是完全没有根据,对策依旧可以用四书五经上的言论进行回答,因为策题往往以崇古为善,用古与今的对照来说明问题,大部分再列举三皇五帝等等历史人物留下的著名事迹,再对目前的情况补充和解答。 姜鸿所说的八个字,指的便是对策的要点。 谢舒这段时间都跟着姜鸿学习时策,但姜鸿却很少真正地讲解时策该怎么作答,只是带着他分析天下大势,与古对照。 渐渐的,谢舒面对一道时策想的不是它问什么,而是整个国家的现状以及问题,此时他哪里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呢? 谢舒凝神道:“老师,学生明白了。” 姜鸿微微点头,感慨道:“容展,为师教了你有半年的时间了,其实,半年委实太短暂了些......” 姜鸿一顿又继续说道:“不过你令我很是意外,如今你算是学成了,接下来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姜鸿的语气平静,但在谢舒听来,却有千钧之重。 谢舒深深一揖道:“老师厚望,学生必不会辜负。” 他所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可每一样他都不愿意舍下。 此去定当乘风破浪。 * 乡试之日如期来临。 这日天刚过了五鼓,霜寒露重,远处不见天光。 谢舒也到了考场,他手里拿着考试需要准备的东西,用盒子装着,等待检查。 当谢舒一出现,许多人都忍不住朝他看去。 谢舒身为金陵文社的文首,怎么不引人注目?要不是考场需要清肃,大家早就围在他身旁给他打招呼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不认得他,许多从金陵以外的地方赶来的学子不免好奇,此人到底是谁?等知道了谢舒的名字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做出创办金陵文社壮举的人! 但也有人因此生出不屑之情,若是这人真如坊间传言的那么文才博学,又被大儒姜鸿看中,如何要沦落到和他们一起来这乡试呢? 此时还有一道目光在暗处注视着谢舒。 顾元科神情晦暗不明,这段时间,顾家再不像以前那么风光。 上次南巡为了给庆帝修建行宫顾家本就拿出了一大笔钱财,而庆帝衣食住行又哪个不要钱,顾家于是从盐政库房里支取了一部分,原本这很容易便能抹平。 但谁知道,顾家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却换来的是庆帝临走前一番敲打,顾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笔缺漏便成了一块心病,既不能随意填上,又不能不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