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页 (第2/2页)
,”明德帝缓缓从坐榻上起身,半蹲在刘世邦身前:“只信你,世邦,朕只信你。” 刘世邦抬头与明德帝平视,眼神坚定不惧:“陛下,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明德帝伸手扶在刘世邦的手腕:“你成亲十五载,五年前才得了一子,你在京都有妻儿,你陪朕从潜邸走来,受伤十余次,遇刺七次,好几次差点活不过来,朕坐上了这个位子,按理该让你荣华加身,位极人臣,可朕,还是想让你变成朕手中最利的剑,朕……怕是要对不起你的妻儿了。” “陛下,”刘世邦将手覆在明德帝的手上,目光温和:“说句大不敬的话,这些年你我已然亲如兄弟,臣若是去了,只怕不剿下蜀海不归,臣知晓早晚有这一天,臣相信,只要陛下在,妻儿便在京都无忧。” “朕答应你,朕在一日,世邦妻儿在京都中无忧。” 三日后,新科武状元宋催被宣觐见。 再半月后,兵部尚书刘世邦披挂上阵,南下与蜀海开战,新科武状元宋催被封为先锋将军,北上镇守边境。 这两个决定未经内阁讨论,是明德帝在早朝上直接宣布,一时间,百官哗然。 “陛下,修建工事,垒建长城已经让民不聊生,而今又南北开战,国力孱弱,恐有大患,还望陛下三思啊!” “陛下,宋催乃无名小籍,就算他拿了武状元,可他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如今直接让他带兵镇守北境,不妥啊!” “陛下,一年前才开战,那也是险胜,臣以为如今该休养生息,这才是固国之本啊!” “陛下……” “陛下……” 明德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跪了半数以上的大臣,心中冷笑,待该跪的都跪完了,他这才站起来,慢慢走下台阶,冷冽的目光一一扫过那些劝他的大臣。 “你们说不战,那朕问你们,倘若长庭蜀海在境外叫嚣,毁我大昌城池,要怎么办?” “陛下……”宋太尉抬起头,苍老的脸上露出一抹不耐:“陛下登基之前,七十年来大昌与长庭蜀海从无战事,大昌与二国关系亲近,已结姻亲之好多年,陛下登基之后才战事频起,陛下,个中缘由,老臣不愿多述,陛下,老臣陪着先皇一路走来,大昌安安稳稳,如今实在是不愿见陛下将打仗当成玩笑,那宋催是老臣划出族谱的逆子,他不过是个长在乡野的小子,兵书恐怕都没读过基本,不过是仗着会些功夫就拿了个武状元,也敢带兵?!” 明德帝负手听完宋太尉的言语,面无表情的开口:“那依太尉的意思,朕一年前得罪了长庭,要是再开战,便要再送女儿前去和亲,以求两国之好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