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郅玄 第235节 (第2/2页)
的为何? 思及此,东梁侯改变主意,暂时不归营,趁时间还早去拜访郅玄,将今日所见告知对方,也好有个防备。 不料时机不巧,他被请入大帐,发现赵颢也在帐内。 冰冷的目光刺在身上,东梁侯不能离开,只能硬着头皮和郅玄见礼,顶着眼刀落座。 眼刀虽利,多刮几下也就习惯了。 端起热汤饮下一口,东梁侯苦中作乐,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东梁侯带来的消息早在郅玄预料之中,心中有所估量,并不感到吃惊。不过对方刻意跑一趟,表现得诚意十足,郅玄仍要表示感谢。 送走东梁侯,郅玄陷入沉思。 换位思考,以他处于太子淮的立场,有类似的反应不足为奇。 看似冲动鲁莽,实则无比真实。 太子淮早年退出王位争夺,一门心思赚钱,其经历和眼界受到局限,就政治手段而言,恐怕还不及废太子。若没有王后提点,他未必能隐忍不发,直至猎场才现出破绽。 这样一想,关于猎场的种种也就释然。 只是释然不代表放纵。 接下来还有五场祭祀,会猎必不可少。如果对方再有挑衅之举,比之前更甚至,甚至触碰到底线,郅玄不会姑息。 诸侯会盟势在必行,他必须摆明态度,不能有任何动摇。 对有意靠拢的国君而言,一个强势乃至强横的大诸侯才是众人乐见。 仁慈大度是美德,于政治场上未必得来善果。看不清形势,滥发善心没有好处,反而会动摇人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郅玄沉思时,赵颢不发一言,饮尽盏中甜汤,单手支颊,目光落在郅玄身上,一刻也未曾移开。 郅玄感觉敏锐,被赵颢这样盯着,岂会没有半点察觉。 从沉思中转醒,郅玄抬起头,视线迎上赵颢,不意外对上一双含笑的眸子。对比东梁侯在帐内时,简直是天壤之别。 不久前还风雪交加,寒风凛冽,眨眼间就风和日喧,春暖花开。 变脸速度可谓惊人。 自从在中都城会面,每次遇到东梁侯,赵颢皆横眉冷对,目光森然。一次两次且罢,次次如此,以郅玄对赵颢的了解,不可能仅为吃醋,原因很值得推敲。 之前的事情已经说开,郅玄再三解释,东梁侯容貌再好,实在不合自己眼缘,性情也不为他所喜,自始至终不会有丝毫心动。 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压根不存在竞争。 事情解释得清清楚楚,赵颢依旧故我,真实目的究竟为何? 郅玄无意胡乱猜测,猜也猜不出所以然。索性当面提出疑问,希望赵颢能给出答案。 “东梁侯狡,野心甚大。不使其惧,日后必有反复。”赵颢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任何隐瞒,将因由和目的和盘托出。 郅玄先是一愣,认真思索,眼前似拨开迷雾,愈发认为此言有理。 国战遭遇大败,半数国土归入西原国,东梁君臣表面被打服,老老实实签下盟约,内心如何想,外人无从知晓。 五座城池让渣爹记了一辈子,临死仍念念不忘,希望后代能一雪前耻。梁霸失去的何止五城,是半个东梁国! 若非西原国兵多将广,郅玄手腕强硬,轻易撼动不得,两国边境未必能长久太平。一旦西原国现出破绽,东梁有极大可能反扑。 一场大胜不代表一劳永逸。 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是赵颢伐南幽,举刀屠灭南幽氏族,登上国君位,改朝换代独揽大权,还要将国名一并更改。 郅玄伐东梁,看似取得大胜,战果斐然,实则存在隐患。 “是我想得太过简单。” 郅玄不是执拗之人,察觉到自己的疏忽,对赵颢的提醒很是感激。 “我同君侯一体,自当为君侯着想。”赵颢笑道。 国战胜负已分,东梁国割让半土,主动签下盟约,实质上俯首称臣。 取得丰硕战果,郅玄的放松不是过错。对东梁君臣宽容符合氏族礼节,事情传出,为诸国称道。 在战争结束之后,如果他继续对东梁国施加压力,落在世人眼中,难免有咄咄逼人之嫌。 郅玄的母亲出自梁氏,他和梁霸是表亲,做得太过定会引人诟病。一旦被有心人抓住机会,对他大肆攻讦,未必能造成实质伤害,于名声总是拖累。 换成赵颢,行事就便宜许多。 在赵颢有心引导下,世人观其态度,重点多会跑偏。原本冰冷的政治立场,摇身一变,成为了争风吃醋。 此举不会动摇氏族根本,也不会挑战氏族礼仪,将最大的隐患消弭于无形。 于公,让梁霸心怀畏惧,纵有恶念滋生也是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于私,能光明正大排除异己,借梁霸一事昭告世人,爱慕西原侯可以,付诸行动绝对不行。 面对郅玄的目光,赵颢一派坦然,连私心都变得正直无比。 想清楚全部细节,郅玄忽然笑了,起身来到赵颢面前,托起他的下巴,轻轻啄了一下高挺的鼻尖。 “君侯之意,我甚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