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郅玄 第134节 (第2/2页)
拜人王,又向太子和两个王子行礼,其后将国书呈上。 竹简多达五卷,人王一卷卷翻开,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最后猛然拍案:“胆大包天!” 不知竹简上写了什么,能将人王气成这样,太子和两个王子同时缩了缩脖子,低下头,尽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中大夫稳如泰山。 在出发之前,郅玄向他透露出国书内容,人王的态度在意料之中,发怒是必然,可怒火绝不会烧到郅玄,也不会喷向西原国。 中大夫早吃下定心丸,面色平静,稳得很。 发泄一通怒火,冷静下来,人王再看国书,大致能猜出郅玄的目的。 换成其他诸侯,他会认为对方刁钻狡诈,不择手段。郅玄则不然。他实在太年轻,加上之前的种种行事,让人王对他很有好感,难免会多出几分爱护和怜惜。 年少继位,要面对内外双重压力,困难可想而知。再看郅玄告状的言辞,人王不由得共情,顿时觉得动手的人不是东西。 不敢光明正大真刀真枪,偏要用这种下作手段对付一个年轻人,着实令人不齿! 人王深谙政治手段,在他看来,背后之人岂止是轻视挑拨,八成还想拿他做枪,让他误会郅玄,进而不满西原国。 看似胆大包天,实则早有先例。 在他刚继位时,内有中都城的大氏族,外有战功赫赫的大诸侯,他面临的困境同郅玄何其类似,被利用被逼迫的事情又何止一桩。正因如此,对郅玄哭诉的委屈,人王能够感同身受。他不是不清楚郅玄的目的,可他愿意帮忙。 放下奏疏,看向殿内的三个儿子,人王愈发感到牙痒。他嫉妒原承,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真心实意地嫉妒! 郅玄向人王告状,目的是打预防针,提前消除隐患。不想告状的效果太好,人王大手一挥,决定助他一臂之力。 “宣王子淮!” 人王认定策划袭击之人所图甚大,连自己都要算计,怒意难消,索性给郅玄降下更大的恩宠。 “原氏嫁女,王子淮亲往迎娶!” 旨意传出,中都城一片哗然。 迎娶正夫人才能有的殊荣,如今竟落到一名侧夫人头上。 象夫人又登门看笑话,稷夫人不接招,三言两语把人气走,按下家中来信,不许府内人议论挑拨,抓到一律严惩。 王子淮回府后,第一时间去见稷夫人,说明事情原委。 稷夫人摇摇头,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认真道:“夫君,王上旨意理当遵从,况我并未放在心上。” 在她看来,这件事于她无碍,相反,会让她的地位更加稳固。如果运作得当,对王子淮也大有好处。 最让她在意的是人王对西原侯的态度。这种对臣子的信任和宠爱着实令人吃惊。好在王子淮和西原侯交好,如能借力,对稷氏不无裨益。 而且…… 稷夫人眸光微闪,命婢女退下,待房门关闭,才正色道:“夫君,成婚当日我曾问你,今日我再问一次,你对王位果真没有半分期许?” 不是太子,而是王位。 王子淮倏地抬起头,对上稷夫人娇艳的面容,没有如新婚夜一般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心绪难定,许久未能开口。 第一百三十章 对稷夫人的提问,王子淮没有给出回答。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身为人王嫡子,少年时他也曾有过奢望,可随着年岁渐长,他逐渐明白自己的地位和处境,将奢望埋入心底,再也未曾想起。 年复一年,王子淮醉心于积攒财富,爱财如命的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朝堂还是民间,提起他的名字,第一印象就是爱财。 为此,卿大夫们没少弹劾他。 只不过卿大夫的弹劾和指责对王子淮毫无影响,哪怕成为集矢之的,被兄弟们背后嘲笑,他照样我行我素,半点没有改变的意思。 这么做固然让他被人诟病,却也不是没有好处。 太子防备诸多兄弟,几个兄弟斗成乌眼鸡,时不时闹得不可开交,他总能置身事外,不被卷入风暴漩涡。 然而,随着他出访西原国,和郅玄达成合作,又同原氏定下联姻,情况逐渐发生改变。 父王对郅玄的信任和喜爱超出预料,这对他来说是利也是弊。利在于他同郅玄交好,弊是会引来兄弟的忌惮和猜疑。 如今的情况是他想躲避麻烦,麻烦却会主动找上门。 身为王室中人,王子淮自幼就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不是想躲就能躲,往往越躲越是麻烦,处理起来也会愈发艰难。 成婚时,稷夫人问他是否想过王位,王子淮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给出答案。 当时太子风头正盛,连办几件大事,在朝堂上极得人心。别说是他,连两个兄长都是老老实实,没有任何挑衅冒头的意思。至少表面是如此。 如今情况变化,或许是被逼得太紧,压力实在太大,太子仿佛换了一个人,无论性情还是行事作风都和数年前迥异。尤其是在处理政务的表现上,说是判若两人也不为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