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口_第137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7页 (第1/2页)

    “奶奶包的馄饨都好吃。”

    老人闻言止不住笑意,眼角皱纹也加深几分。

    爷爷在灶后烧火,探身看了看小孙女,说:“寒假有没有去哪个同学家玩?”又提起,“前两天我去菜市场买菜,遇到老余家的孙子,才上四年级,寒假排得满满的补课,唉,现在这些孩子啊,真是不容易。”

    奶奶说:“现在哪比以前?学历重要,听说哪个名牌大学出来的,工资都高的。”

    爷爷感慨道:“也是,就业形势不好。现在当老师赚得也不错,退休了还能赚钱。知识改变命运啊。”

    讲到补课的话题,汤仪想到她起伏不定的数学,有点犹豫。

    汤母说:“你想补课的话,先问问身边的同学,哪里数学老师的口碑和水平好,还负责,再做决定。”

    汤仪听班里同学说过,教育机构的高中补课费用很高,一节四十五分钟,一次上两节课,每节课时费在两百到四百不等,一周一次课,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钱的事不用你cao心。”汤母手上边包馄饨,边说,“你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补课费用,mama完全能负担的。”

    爷爷想了想,说:“上次听谁说来着,汪老师在搞补课?他就是教数学的,都说他水平不错的,他也退休好几年了吧。”

    细究起来,汪家和汤家同源同宗,到这一代,老一辈私交仍不错,算是远房亲戚。

    爷爷去柜子里翻了好一会,找到一本手记的电话薄,指出汪家的座机号,对汤母说:“你们联系问问看,他们一家好像也在省城。”

    汤母试着打电话过去,无人接听,打了几次,电话那头始终没人。

    到第二天中午,电话终于接通了。汪老师的声音听上去疲惫沙哑,汤母先自报家门,说明来意,问哪天适合上门拜访一下。

    对方沉吟了会,给出一个时间。

    周末的午后,省城郊区的某小区楼下。

    老小区陈旧,墙体斑驳,露出里面灰白的水泥,楼道里阴凉如水,她们和一个下楼倒垃圾的妇人一起进入电梯,轿厢里不知哪处发出低低的隆隆声,脚下传来轻微的震动。

    “老问题了,电梯修过好几次了。”妇人见两人面生,好意解释说,“不过都没事。”

    到达八楼,两人站在门前,手上拎着满满两袋水果。

    汤母略微紧张,她伸手把发丝别到耳后,随后,抬手敲了三下门。

    不一会,便听见有脚步声在靠近。

    开门的是个戴眼镜的少年,看着两人,问:“你们来找汪老师的?”见女人点头,他转头朝屋里喊人。

    一位两鬓斑白的男人走过来,他扫了眼母女,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